甚至出现了宁愿不晋升为校官也要去获得这枚勋章的风气。为了让军事贵族甘心情愿成炮灰,路德维希党人也真是煞费苦心。
这一套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段,逐渐引起了普鲁士军队结构的变化。军事容克由原来集中在将校级军官变为集中在尉级军官。将校级军官是军事理论及素质双优的精英,贵族子弟因为基数远小于资本家子弟,经过一系列考核提拔后,人数再也不占优势。
不过,经过这种结构变化,普鲁士军队出现所谓“战士不怕死,军官不贪财,将领不恋权”的局面,战斗力大幅度提升。
在普鲁士进行军事改革的同时,莱茵也在推进自己的军队建设。
此时鲁尔军已经有近两万军队。与普鲁士不同,莱茵军的前身是鲁尔军,起家就是资本家和平民子弟,在结构和体制上没什么历史包袱。但这些平民子弟也存在缺乏荣誉感,过度依赖武器的毛病。尤其是奥斯瓦尔德离开后,普鲁士传统的军事荣誉感荡然无存。
比起克劳塞维茨和罗恩这种****狂热分子,谢绾虽说不是军事理论家,还是懂得战场上精神力量的重要。
莱茵军也设置带有宗教性质的“银十字勋章”以表彰战士、低阶军官——莱茵的“银十字勋章”与普鲁士的“骑士铁十字勋章”的属性、功能、目的都非常相似,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很难说谢绾和罗恩是谁抄谁的。但谢绾手里可没有那么多需要荣誉感的军事容克,这也导致“银十字勋章”的效果远不及“骑士铁十字勋章”。
所以,为了加强军队荣誉感和作战意志,谢绾不得不在军中贯彻以“人权神授,捍卫自由”为主基调的统一思想,并从基民盟中选拔优秀成员经过军事训练后,下放到连队,由于基民盟所有成员都是基督徒,也就以牧师名义随军,主持队伍思想工作。
当然比起军队的精神世界,谢绾更重视军队装备和作战效率。他作为一个无神论者,其实是不太相信在没有武器和防具的情况下,军队有什么战斗力的。
经过几年的装备制造,除后勤和行政人员外,约有一万五千前线人员都换装了最新式的“谢-U-25”型步枪,高锰钢头盔以及包裹三块高锰钢板护住前胸的防弹衣。在这个时代,这支部队基本就叫“武装到了牙齿”。不过期间,克虏伯先生去世也耽误了一些时间,还让谢绾悲哀了好一阵儿。在克虏伯先生葬礼后,谢绾扶持自己的养子阿尔弗雷德·克虏伯成为克虏伯的家主,将克虏伯铸铁厂、克虏伯军备厂合并成为克虏伯工业公司,展开克虏伯家族新的一页。
另外,贯穿莱茵南北的大铁路已经完成杜伊斯堡到波恩段,这意味着战争时,莱茵的军队将可以在三天内布置到全国任何一处。这使得谢绾这支规模不大的军队作战效率足以赶得上三倍于它的军队。
谢绾十分得意的看着自己的军队,终于有了点欧洲强军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