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北方的天气终究不同于南方,春末夏初的时节,中午还是很燥热的,绿植少、光照强,若到三伏日,大太阳足以让你轻轻褪层皮。
说来也怪,中午这么热的天,只要太阳下山,暑气顿减,晚风拂来时,竟有丝丝凉意,睡觉怕是要盖被子了。
军营的饭菜很特殊,根据林宗武的吩咐:驻军大营以千户所为单位,各自开灶做饭,打饭用饭时,以百户所为单位。
如此,可避免用饭时军士聚集太多,给将士们换防也提供便利,不会出现大量变动兵力的状况。
对于饭菜的质量,林宗武也有规定:在当地驻军和州县衙门的支持下,军中每日都宰羊下锅,连同野菜、面饼,佐料供应等,保证军士们能吃饱。
同时,也能最大限度的吃好。
坐在地上,啃着几个干馒头,嘴唇都要开裂如树皮的状态,在目前来说不会看到,战事不知何时开始,又不知道何时结束,太过委屈将士们,最后几乎注定要吃败仗的。
一口大锅,熬有羊肉、羊骨、羊杂,或猪肉、猪骨等,另有一口大锅,熬有野菜或米粥之类,撒入盐巴、姜粉、花椒……再有面膜、干饼……
虽不是酒肉管够,但至少能吃饱,有热汤,还荤素搭配,体质不至于拖垮,更不会动摇军心。
没有带兵不知兵之苦,若征战之时,长期吃不饱饭,莫说战况如何,年轻军士首先是会想家的。
这个道理与私塾、书院的学子一样,肚子都‘咕咕’叫了,还能看进去书吗?
想家,到一定程度,就要动摇军心了。
林宗武此举,对普通军士来说,这样的待遇,简直好的不能再好了。
“大锅饭,就是香,看看这肉,多烂?这骨头,多香?还有这汤,多鲜?”。
到了晚饭时间,年青、壮实的汉子们偶尔玩笑几句,从言语中可以看出:他们对这样的吃食,是满意的。
随军多日,连同去年东南抗倭一直住在军营,仲逸早已熟悉了这种生活。
说句实话,大锅饭确实香,或是因用肉用料足、或是因人多起哄更有味。
总之,饭菜确实好吃。
而对仲姝来说,这不是香不香的问题,而是吃法的问题。
“一份羊排骨,一碗米粥,半个面镆”。
仲逸与众人用完饭菜后,特意为仲姝带了一份,她不愿意在营外用饭,只能在仲逸的住处了。
安置好夫人,仲逸便带着程默出了营帐,英勇千户所的副千户周通走了过来,朝他微微点头示意。
“按照林大人的吩咐,大营外,尤其东北、西北方向,皆已布置完毕,其他方向有选择撒下,敌军绝不会轻易进军”。
周通向仲逸说道:“我先带兄弟们用些饭菜,待林大人归来后,还请仲大人差人说一声”。
仲逸连连点头:“好好好,兄弟们辛苦”。
英勇千户所办事向来稳妥,此乃实战而出,绝对靠的住。
如今,大营外空地上,已布满铁蒺藜,敌军若骑兵偷袭,几乎寸步难行的,若是步兵攻来,则首先要绕开地面根根‘铁地刺’。
铁蒺藜,四个长长的铁角无论如何撒出,总有一脚朝上,马蹄与脚掌,只要踩上去,几乎是要废了,更不要说继续作战。
相对步兵,骑兵作战:若前面马匹受惊,后面的马儿也会跟着受惊,甚至于整个马队。
铁地刺撒出,驻军大营一如往常部署,可防敌军突袭。
当然,对这东西,敌军也是知道的。
“南大人,还请你派锦衣卫的弟兄,昼夜不停在大营外围巡逻,无论敌军、我军随意走动的军士,连同当地百姓,皆要禀告”。
见到南栖原后,仲逸特意说道:“就由你们锦衣卫的人向你禀明实情,而后由你直接向林大人说”。
末了,他补充一句:“林大人有令:从现在开始,我军将士,不得随意外出走动,换防、换岗皆要统一行动。尤其不得随意打探军情……”。
这话说的再明白不过:免得有人向敌军散出消息。
很简单,大营内的兵力,要发生变化了。
南栖原负责警示与情报打探,他自然知道如此安排的真正原因。
……
大营往南百里之外,散落着两处看似毫无相干的衙门:都指挥使司、县衙。
林宗武向当地都司指挥使请求‘增兵’,正如仲逸所料:指挥使大人立刻答应下来,而且人数之多——八千兵马。
一个卫司才五千多的兵力,等于还要加上两三个千户所。
仅此一项,林宗武的兵力,简直要‘兵强马壮’了。
很明显,当地都司或许早就接到旨意:随时增援北征大军。
当然,也或是朝廷另外一层安排,作为一个补充的后备军,必要时再派上用场。
不管怎么说,林宗武已‘借到’八千的兵马,这绝对是个好消息。
人马有了,还得要粮饷供给:八千兵马,每日消耗的粮草,自然要多出许多了。
从京城调来供给,是不可能了,还得要靠当地解决。
“林大人,这八千多的兵马供给、粮饷,全由我们出”。
轮到表态,当地的知县也确实痛快:“之前朝廷已拨了一部分粮饷,我们县先垫付一部分,之后再由朝廷补齐,本县与那些牧民、富户,都商量好了……”。
满满的诚意,满满的感动,林宗武带着兵马、粮饷回到大营,正是晚饭刚刚结束时。
“奉监军仲大人之命:任何人不得随意外出走动,出入要有令牌”,不远处,几名巡逻的校尉正大声说着,见到林宗武后,立刻走了过来。
“做的好,从现在开始,务必要加强戒备,不能有丝毫的闪失”。
林宗武向身后的部署吩咐道:“先带新来弟兄们用些饭菜,而后饱饱睡一觉”。
传令官上前,他再次说道:“请监军仲大人、英勇千户所谭千户入帐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