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中国的近岸洋面,主要是受到日本暖流的影响。日本暖流又叫“黑潮”,是太平洋北赤道洋流遇大陆后的向北分支,是太平洋洋流的一环,为全球第二大洋流。日本暖流是北赤道暖流在菲律宾群岛东部向北偏转而形成的。它的主流沿台湾岛的东岸、琉球群岛的西侧向北、直达日本群岛的东岸,在北纬40°附近与千岛寒流相遇,在西风吹送下,再折向东,成为北太平洋暖流。日本暖流是北太平洋西部流势最强大的一股暖流,它在台湾岛东面的外海处,其宽度约有100—200千米,深200米,最大流速每昼夜可达60—90千米,平均流量每秒约2200万立方米。由于日本暖流来源于北赤道暧流,因此水温和盐度均较高。水温夏季达29℃,冬季为20℃,二者向北逐渐降低;盐度在150—200米层达到最大值,为3.48—3.5%。其特点是:高温、高盐、水色高、透明度大。
黑潮主流于北纬35度附近转向东流,另有一分支继续流向东北。他有几个分支,其中,对中国影响较大的有台湾暖流和黄海暖流。台湾暖流沿闽浙海的槽状凹地北上,一直可达中国长江口外,约北纬31度附近,洋流在中国舟山群岛附近与长江入海迳流所形成的沿岸流相汇,形成明显的锋面。黄海暖流大致沿东经124度北上,然后通过渤海海峡流入渤海。这支海海流呈现一个相对高温,高盐水舌,从南黄海一直伸入到渤海,它对形势封闭的渤海有重要的影响。黄海暖流冬季较强,夏季较弱,甚至消失。
而在在中国的沿岸近海,则有常年的由北向南的洋流。这对于由北向南航行是十分便利的。王进贤马上就要踏上前往江浙的征途,管大藩来接王进贤的船只已经停靠在登州了。
安顿好登州的事情,王进贤踏上去寻山所的艍船,临去日本前,必须到寻山所看一看。
王进贤走的时候带上了焦勖和他的团队。经过反复考虑,王进贤还是决定把寻山所作为自己的工业基地。虽然作为工业基地,登州是有其优势的:登州是胶东半岛的政治经济中心,水路交通发达,客商云集,具有更好的工业发展外部环境。但是登州人多眼杂,又不是自己的地盘,连在抹直口建军营都引起不少非议,更何况开工厂呢。别最后因为某个不注意,让人参上一本,那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二、
“哎呀,这个夏老师实在是太能干了!”高汝见一见到王进贤就为夏廷美摆功。
夏廷美是一个勤快的人,在寻山所,不但教书,而且种地。他带领着义学的学生,把寻山所所属的几条小河的河滩荒地,都灌溉开发,根据条件,分别种植上玉米或者花生。对此,高汝见是赞不绝口。
“两年三熟的情况怎么样?”王进贤知道夏廷美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做出这样的事情王进贤并不意外,对于这样的行为王进贤是赞许的。让王进贤感到惊讶的是夏廷美在下层劳动人民中获得威望的速度。泰州学派是面向下层民众的知识阶层,对于封建势力是一把利刃,但是掌握不好,极有可能会伤及自身。因为其学说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和解放性。泰州学派强调百姓日用之理,所以对于基层生产是有建设性的,但是对上层建筑却缺乏建设性。不管怎样,王进贤没接高汝见的茬。
高汝见本来挺兴奋,一见王进贤这个样,把不准脉,只好老老实实回答:“凡是试验两年三熟的田地,去年的大豆收成不错,由于第一次在5月开始种植,多少对于节气的把握还有不足,以后的收成会更好一些。今年,应李神仙的要求,我们种植了高粱,刚刚播完种。”
王进贤:“你现在对两年三熟有什么看法。”
高汝见:“我觉得——可行。”
王进贤:“如果可行,我们可以适当的扩大试验面积,多积累一些经验。”
高汝见:“好,我去办。”高汝见这么爽快,王进贤反而有点不适应。
王进贤:“我带回来一些枣树的树苗,据说能抗盐碱。你找几块不同条件的海滩地试种一下。另外,咱们自己也培养一些枣树苗,搞这些枣树苗可费了我不少劲。”
高汝见:“好,我去办。”
三、
与农业生产的被动性相比,程春宇主持的工业生产极富主动性。王进贤什么吩咐没有,程春宇已经开始布局。
利用冬季农闲,程春宇已经组织人缫丝、织布,完成了1000多匹粗稠的纺织。窖藏烧酒的数量也在逐步扩大。水泥项目也有了进展:薛风祚进一步实验,在灰浆中加入了石膏和火山灰混在一起加以煅烧,粘合效果进一步加强。程春宇甚至找人在天津开店,打算利用王进贤的海运将货物运到天津,再到北京销售。
王进贤开始担心:什么事情都不请示、不汇报,如此主动,会不会出问题。程春宇是一个自己主事主惯了的人,给他套上枷锁,恐怕他会不舒服。罢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用人不疑,这点权力还是要给的。所以,当程春宇找他,请求利用王进贤掌握的海运条件时,王进贤二话不说的答应了。
王进贤还给程春宇提了几个小意见:
1、注重品牌效应,注重长远发展。可以通过评书、曲艺等形式,宣传自己的品牌。
2、严把质量关。质量和品牌相辅相成。
3、在北京可以依靠吴荣推广产品。
王进贤:“寻山仙露是总的称呼,今后加入不同的中草药实现不同的功用,这种酒单独有一个名字好,你们打算叫什么名字?”
程春宇:“‘寻山’怎么样?”
王进贤:“好倒是好,简单明确。只是略欠雅致,不能突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