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在于它永远是无数必然和偶然的交织。
在某一个节点上,也许只是小小的一桩事件便能改变整个时代的走向。我曾经以为穿越而来的天赋力量至少能影响自己所存在这一段历史,但从李由开始,再至子婴、项羽、虞姬……一切都没有改变。
但当我开始以为自己只能因循于固有的命运时,一个让人不安的消息却传到了长安。
…………
这时候刘邦已经迁都到了长安。长安的长乐宫经过两年的赶工,总算是把主要的殿宇建筑群都建了起来,至于剩下的一些边边角角的工程,则是以后的问题。
迁都是件大事,朝庭和后宫都为这件事忙得不可开交。刘邦和我置了几个月的气,可最后还是把椒房殿外的亲兵给撤了,因为他既然不能撕破脸废后,那么只做这些小动作实在是意义不大。想必他原本的用意是想给我个难堪,或者是希望在气势上压我一下,但几个月下来,见我无声无息,只是在内室静养,竟不曾踏出宫门一步,就像是一拳打进了棉花里,自己便也觉得没味道。更何况迁都的事极其烦杂,后宫总是需要有人主持。可只要我这个名正言顺的皇后还端坐在椒房殿里,又有谁好出头,因着这种种原因,椒房殿外的亲卫便悄悄撤掉了。
刘邦这事做得实在有些小家子气,所以我听到亲卫撤走的消息之后,只说了两个字:“随他。”
随他去吧。这个男人,做什么不做什么,对我来说都无所谓了。
不过好歹坐着皇后地位置,事务上面还是逃脱不了的。椒房殿下的亲卫撤走后,宫里气氛为之一缓,焦头烂额的内庭官们也总算有了可以请示的主子,于是一个个抱着大卷大卷的简章跑到了椒房宫里。我反倒庆幸自己在椒房殿里静养了数月,否则只怕还没有精力还应付这场迁都的大事。
忙乱了近三个月,大汉朝最核心的机构终于从洛阳搬到了长安。
长安城。长乐宫。
长乐宫是大汉第一座青史留名的巨大宫殿群,虽然是由秦朝兴乐宫改建地,满眼瓦柱俱新,但开国气象自与别时不同。看在眼里总是生机勃勃的。刘邦要接待朝臣,日日跑前跑后也觉得烦琐,便选了前殿自住,后面还有十几座宫殿。比如长信宫、长秋殿、临华殿、永寿殿、永昌殿等等则由后宫妃嫔分居。我住在长信宫,赵姬住长秋殿,薄姬住永寿殿,而戚姬虽然没有子嗣。但荣宠最盛,所以也单独住了一个临华殿。其余妃嫔则有两三人合居一殿的。如意是太子,刘邦特意嘱咐让他也在前殿与自己同住。不时也能见些朝臣。算是为这个孩子用了心思。
而朝中的臣子们也随着朝庭地迁移。将家搬到了长安,登时便把一个小城撑得满满当当。不过这只是暂时的现象。长乐宫主体工程结束之后,工匠们便将全部转去扩建城池。萧何拿来的长安城扩建地图我也瞄过几眼,若全部按图建造,不需几年,这个小小的长安就会膨胀到现在地数倍。
迁都之事才忙停当,刘邦便下诏邀请各诸侯王齐聚长安,共议拥立卢为燕王的事情。其实卢早就在燕地执掌实权,现在把这件事提出来,醉翁之间不在酒。一则是想让这些诸侯王们看看如今长安城、长乐宫的汉家气象,二来也是敲山震虎,瞧瞧人家藏荼什么下场,你们这些诸侯也都给我安份些儿罢。
而诸侯王们就算心里明白,可除了楚王韩信之外,大家都有质子在刘邦手里,谁个敢不依命。虽然忐忑,却也只能老老实实的赶到了长安。诸侯王自然排场都不小,于是长安城越发显得拥挤不堪,长乐宫外处处人声鼎沸,简直和菜市场也没什么两样。
不过听说刘邦站在宫墙之上往外看时却高兴得很,当即便吩咐让在宏学院就读地诸王世子们都可去与亲人团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