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1章 071 胡瓜拌凉面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它们切成片,和白菜、腊肠搭在一起煮汤喝。

    她从前看过一个小故事,说是胡瓜和海带煮在一起格外鲜,会有味精的味道。  这年头可没人能掌握从大米里提取谷氨酸钠的技术,鲜味全靠食物本身。太平县离海不算顶远,偶尔也有打海边过来的人贩卖晒干的海货,百合便想着,等下回再遇到这样的人,也该买些海带之类的

    备在家里。

    这些日子,小麦陆续变得金黄饱满,已到割麦子的季节。太平县这地方的人,既种水稻,也种小麦。

    水稻种在近河的水田里,还不到收割的时候。麦子种在丘陵地带,一到这个季节,稻花飘香,麦浪金黄,衬着绿柳荫里白墙黑瓦,城里来的读书人都能多写两首诗。

    割麦子是个劳碌活儿,每天卯时就要起来,趁天刚刚蒙蒙亮日头还未出来就组织人割麦子,辰时末就已经晒得割不动了,这时候再把一捆一捆扎好的麦子运回打谷场上去脱粒堆放。

    柳府还雇了些小娃娃,一人发一个篮子叫他们去拾麦穗,每拾一篮子就发一块麦芽糖,他们家里大人不用看孩子,小娃娃有糖吃,柳府的麦穗有人拾,大家都高兴。

    不管谁家,只要种了麦子,一家人是割不完的,定要请人来帮忙,给人管饭,末了装上几升麦子作为谢礼。

    柳老爷的田庄是青柳镇最大的庄子,光小麦就种了上百亩,他家长工全都得起早贪黑割麦打麦,一个个壮劳力挥汗如雨,好些人中暑,上吐下泻。

    柳升急忙请刘郎中给开方子抓药,一应支出都由柳府账房承担,只消不误了收割时辰,万一来一场急白雨,把成熟的麦粒都打落泥土,那这一年就算白干。

    宋好年有百合准备的草帽和金银花水,倒没中暑,只是又黑瘦了些,手心也磨起几个大泡。

    割麦子须得左手抓一束麦秆往前抻,右手握镰刀从左手下方割断麦秆,同样长短的十来把堆在地上,用去年的麦秸秆搓成绳子,扎成一捆。

    往打谷场运麦子的时候,一根棍子两头戳上麦秆就走,活像挑扁担。

    有些人乏极了,不是一不小心割到手,就是镰刀挥到自己小腿上,当即血流如注,红一大片。宋好年怕吓着百合,不肯叫她知道这样的事情,只是说手心有些痒痛。

    百合把他的手形拓下来,用麻布做了副露指手套,宋好年试戴,麻布贴在手上十分合适,又不会勒得慌,也不会太热,连连道百合聪明。

    田庄上的活快马加鞭不敢停,上百亩小麦几天就收得干干净净,全都搬回打谷场上堆成几座山包。

    要脱粒时,把地面打扫干净,叫几个结实的年轻人牵着石碾子来回滚,把地面夯实。然后把小麦一捆一捆铺在上头,用连枷打。

    连枷下部是一根长一丈多的木柄,顶端用一排竹棍连成敲杆,中间用轴连接。麦子在地上铺好,一甩连枷,敲杆高高扬起,重重落在麦子上,用这个力道把麦粒从秸秆上敲打下来。

    麦秸秆晒干堆上草楼,供牛马骡子一年的食用,麦粒每天早晨摊开在打谷场上晾晒、翻面,用木碾子碾过去壳,下晌起风时对着风簸扬,让风吹走轻飘飘的谷壳,留下饱满的麦粒。  三五天后,麦粒晒干脱水,这时再用一架木头风车吹一遍,把谷壳和干瘪的麦粒都吹出来,用来喂猪喂鸡,剩下的好麦粒便可以入仓入柜,储藏起来,到九月十月,在河边磨坊去磨了面,就能吃到新

    鲜面粉。  柳义那一班结义兄弟里头,除了宋好年,家家都有种小麦,柳义便把几个人集中起来,看好谁家麦子最先黄,谁家麦子迟几天,集中兄弟们的力量先割一家子,再割下一家的,免得各人自扫门前雪,

    到头来谁家的麦子都割不完。

    宋好年在柳府田庄上,不得去给兄弟们帮忙,心中有些焦躁。百合叫他别急,好好干活,自己去兄弟们家里帮他们家里女人做饭。

    几家子男人在一道做活,女人便也一道做饭,汪大娘的浆水滋味最好,晌午下浆水面、摊鸡蛋饼,金银花水加糖人人都得喝,以免中暑。

    晚上便做杂饭,宋大贵家的卤得一手好肉,卤猪耳人人爱吃,百合再添一个凉拌胡瓜,煮上胡瓜白菜汤。

    日头落下去以后,白水河上凉风习习,暑气尽去。男人们围桌吃饭,小酌几杯,杏儿不怕热,坐在他爹腿上,两手抱着一块肋排啃得津津有味,柳义用筷子蘸酒放在她舌尖上,叫她尝尝酒味儿。  然后杏儿就给酒辣得眼泪汪汪,哭着来找她娘。女人们另外开了一桌,也坐着吃饭,她们不喝白酒,只喝点醪糟,李彩凤笑个不住,给闺女用白水冲了一点点醪糟叫她喝,杏儿才算止住哭。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