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臣附议,当罚则罚,但眼下正是用人之际,留他戴罪立功,日后再从长计议”。
“臣附议,若因此便将一个兵部尚书处斩,恐在军中引起非议”。
……
朝中议事,总会有人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启禀万岁,方才几位大人所言臣实不敢苟同,所谓军法无情,不管士卒、将帅,皆一视同仁,此次鞑靼直逼京城,城中人心惶惶,军中士气低落,身为兵部尚书的丁汝夔,既有其责,就应负责”。
此言一出,同样有附议之人。
“圣上英明、不处置当事之人,不足以服众”。
“如此消极备战之举,若不加以严惩,势必日后战事一开,人人而效仿之”。
……
“朕要处置一个兵部尚书,还要经你们所有人的同意吗?”。
朱厚熜愤然起身,向下怒斥道:“干脆,这把龙椅,就由你们来做”。
“微臣知罪、微臣该死……”,群臣语调整齐划一,却大多人面如土色、战战兢兢。
此刻,再也无人敢多言一句。
议事,有时就是:一人说、众人听。
就这样,兵部尚书丁汝夔人头不保了。
毫无意外,作为内阁首辅的严嵩一直并未言语,连同其子严士蕃,仿若无事人一般。
严氏父子如此沉默,自然有人会揣摩他们的心思。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真正主导此事的,正是严嵩。
至于兵部尚书丁汝夔,其实就是背锅、顶雷的角色而已。
丁汝夔确有不妥之处,但他的所作所为,若没有严嵩的授意,岂会落得如此下场?
此时,争议之处已不再是:奖罚是否分明?奖罚是否‘有度’的问题了。
“万岁圣明、乾坤独断,臣下唯有敬仰,兵部尚书丁汝夔罪有应得,说到此次战事,是否还应有人受到惩处?
或者,丁汝夔是受某些人所指使……”。
说话的正是徐阶的一名心腹,属倒严一方,此话意思再明白不过:若丁汝夔该杀,那身后的严嵩更不能放过。
“朕再说一次,此事,到此为止,谁也不必再谏”,朱厚熜当然听出了话外之音。
不过,说话之人再无机会了。
处惊不变,面不改色,但徐阶的心中却暗暗一惊:“看来,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多亏自己没有出面,否则,该如何收场?”。
圣心难测啊……
兵部尚书丁汝夔就此被问死罪,林宗武及治下千户被封赏。
在这一奖一惩之间,似乎还有一个人没有被提到。
“平虏将军仇鸾,居中调度、指挥有方,加封太子太保……”。
果不其然,片刻之后,朱厚熜终于提到了这个仇鸾。
只因方才的圣怒,朱厚熜无论说什么,众人便不敢再贸然进言。
那怕是用词极为委婉、极为小心,也无人敢站出来。
“启禀万岁,微臣有话要说,此次与鞑靼交战,身为平虑将军的仇鸾屡屡延误军机、错失良机,既为敌军赢得时间便利,更令朝廷大军伤亡惨重”。
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刚刚被封赏的林宗武。他亲临两军阵前,对仇鸾之事再清楚不过。
毕竟,上朝面圣太少,林宗武还是没有摸到其中的门道。
不过,他也管不了许多,那怕是别人一言不发,自己也要继续上前:“况且,此次白羊口之战,身为平虏将军的仇鸾差点被……”。
“大胆,一个小小的千户,竟然在圣上面前,如此放肆?”。
这时,一旁的黄锦望望朱厚熜,伴君多年,他知道皇帝的秉性,宗武才被赏过,自然不好训斥。
既然皇帝不好出面,又不得不制止宗武,他也只好自己“狐假虎威”了。
“林千户,还不快快退下?你想抗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