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他真的来到了社会上,看到的却是各种丑态。
他尝试着融入社会,像个大人一样生活,却被社会无形的隔离开来。
他还没有做好接受现实世界的准备,这个突然出现的现实世界给了他极大的打击。
他回家和妹妹见面,妹妹成了他唯一的倾诉对象,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后一点慰藉。
所以,当妹妹要和他一起去西部时,为了妹妹,他只好放弃了自己的计划,返回家中。
说到底,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叛逆青年,只是一个理想被现实碾碎,拒绝长大的小家伙罢了,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一个阶段。
与其说霍尔顿是病态的,不如说整个社会是病态的。
赛珍珠发现这个故事并不是只发生在美国,在中国更为明显。
中国正处在一个巨大变革的时代,无数年轻人怀着改变国家的理想,但现实是残酷的。
在北洋政府黑暗的统治下,不少青年感到茫然,彷徨不知所措,有些青年则就此堕落。
霍尔顿可以和妹妹一起回家,这些中国的青年还不知道何去何从,这是一种精神的幻灭。
赛珍珠一厢情愿的认为这是林子轩写的一部中国小说,只是把背景放在了美国。
林子轩借这个故事表达了对中国社会的不满,以及期望中国青年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宿。
说实话,她就算看完之后也不觉得这本小说能够成功。
首先,故事情节太平淡了,都是一些琐碎的小事情,没有波澜起伏,除了精彩的心理描写外,实在找不出太过出彩的地方。
如果林子轩只是拿这篇小说练习意识流的写法,那他算是成功了。
其次,小说中有很多脏话,还有不少地方涉及同性恋等敏感问题,恐怕会引起争议。
原本故事中有几处涉及到了宗教,在基督徒赛珍珠的强烈要求下,林子轩做了修改。
他写这本小说并不是为了找麻烦,只是在美国文坛刷存在感而已,争议他不怕,只有真正有价值的小说才会有争议。
但若是因此得罪了基督教,那就得不偿失了。
林子轩在写作的过程中和赛珍珠不断的探讨,他对西方文化了解的不深,不怎么清楚那些地方需要避讳,所以照搬原文肯定是不行的。
而且,这部小说不是《乱世佳人》那种通俗小说,对翻译的文笔要求很高。
这是他找赛珍珠合作的原因所在。
在中国想要找一位精通中文的外国人并不容易,赛珍珠能用中文写作,文笔还不错。
她后来甚至翻译了《水浒传》。
《水浒传》有不少外文译本,如《发生在水边的故事》和《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
其中,翻译内容最为准确的就是赛珍珠的版本,叫做《四海之内皆兄弟》。
林子轩觉得以后写的外国小说都可以找赛珍珠翻译,最后无论他们两人谁先得到诺贝尔文学奖,都是世界文坛的一段佳话。
至于赛珍珠担心销量不好,他倒是无所谓。
《麦田里的守望者》不是《乱世佳人》那种通俗小说,不可能一开始就畅销,那不科学。
文艺类的小说往往需要时间的沉淀,这一点不能急,相对于销量,林子轩更关心文学评论家的意见。
再说,如果他想写畅销小说,有很多题材可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