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你聪慧,真是聪慧,确是做仵作的好手,但说你笨,也没冤枉你,因为你笨得连衣裳都不会穿,恐怕整个宋朝都找不到第二个与你一样的糊涂女子。”
“笨就笨吧,我接受。不过还要劳烦你,给我梳个头。”秦锦绣今日心情大好,丝毫没在意方正的挖苦,反倒拿起双飞燕的梳子,大咧咧地捧在方正眼前,“梳个最简单的发饰,别弄复杂的哦。”
方正郁闷到家了,棺材铺家的女儿不但奇葩而且厚颜,难道不知道自古男子为女子梳头、画眉都是文雅之事,要两情相悦才行吗?
“来吧,来吧,为了表示对你感谢,我陪你去义庄走一遭,亲自指导红绸伞验旧伤。”秦锦绣不容分说地拉起方正的手,“快梳头,别弄得太花哨,我不喜欢,梳好头后,办正事要紧。”
去义庄?方正眼前一亮,痛快地接过梳子,眸光烁烁,“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秦锦绣毫无犹豫地回答。
方正为人谨慎细微,性情温润,生就一双巧手,梳个头自然是不在话下,就在秦锦绣吱呀咧嘴的快坐不住时,高耸的云髻已经盘好。
秦锦绣看着铜镜中一丝不乱的发髻,对着镜中的方正做了个鬼脸。
两人心领神会地对视微笑后,先后走出房门。
“方大哥,锦绣姐。”脚没落地,顾砚竹提着竹篮急匆匆地迎了上来。
“砚竹,你来得好早。”秦锦绣闻到了一股莲藕的清香。
“砚竹,睡得可好?”方正一想到昨夜顾砚竹与令狐秋独处,心中顿时涌起股无名火。
“嗯,我睡得好。昨夜你们都饮了酒,酒气伤脾,我特意熬制了莲藕粥,还加了几粒莲子清火,就是为你们醒酒补身的。”顾砚竹拿起竹篮,“但令狐大哥不在房里。”
“他做什么去了?”秦锦绣自言自语的四处张望,“没留下什么字条吗?”
“没有。”顾砚竹失落的回答。
“还什么团队,人家已经不迟而别了,我看他就是个骗吃骗喝的江湖艺人。”方正见顾砚竹和秦锦绣对令狐秋都如此在意,甚为恼火。
“不会的,他定是有要紧的事情。”秦锦绣急急地为令狐秋辩解。
“是呀,令狐大哥是重信之人,不会不迟而别,更不会做什么坑蒙拐骗的事情。”顾砚竹满脸肯定。
“哼。”方正没有继续反驳,甩袖离去。
秦锦绣跺脚喊道:“哎,别走啊,吃点莲藕粥,别辜负砚竹的心意。”
而方正根本没有搭理她,秦锦绣吃了一鼻子灰。
“锦绣姐,方大哥去县衙大堂看书诵经了,等会儿我送一碗莲藕粥过去便是。”顾砚竹虽然面带落寞,倒也款款大方。
“大堂上诵经?”秦锦绣惊讶地指向前院。
“是呀,这是方大哥多年的习惯,他说大堂之上,必须方方正正,清清白白,所以只要有空,他就会去大堂诵经,警戒自己做个清官。”顾砚竹与方正相识多年,熟知方正的习惯和秉性。
“哦。”秦锦绣似懂未懂地点点头,眼神却瞄向香喷喷的莲藕粥,咽了咽口水。
善解人意的顾砚竹引着秦锦绣到了偏厅。
又是一顿大快朵颐的美餐,茶足饭饱后的秦锦绣大摇大摆地踏进县衙大堂。
大堂上空空荡荡,萧萧瑟瑟,早已没有前几日两人拜堂成亲时的气派。
方正一身官袍,俊朗地端坐在堂上,正在认真地翻看《万县百年案件陈述》。
无聊的秦锦绣只能坐在大门槛上,小手遮挡在眼前,眼巴巴地盯着太阳。
“锦绣。”大门之外,由远即近的令狐秋摆手喊道:“真是难为你了,竟然在门口迎我。”
“呃,”秦锦绣放下小手,憨憨地傻笑,“是呀,我神机妙算,知道你会回来。”
“这还差不多。”令狐秋神神秘秘地从怀里取出一面小铜镜,“我出去是办正事的,你瞧,这是什么?”
秦锦绣接过小铜镜,转过身,放在眼前,方正那张黑脸顿时被放大了好几倍。
秦锦绣惊呼:“放大镜?”
“对啊,昨夜我在茶房看到你画的那些小物件儿,刚好我有一块上好的水晶石,做放大镜是最好不过了,便一早送去了顺意斋,你还别说,到底是老字号,做出来东西和画上的一模一样。”
令狐秋洋洋自得,“你别着急,其他的画卷我也分别送到各处打造了,多则一月,少则六七日,便可陆续做好,怎么样?我没有失言吧。”
“高,实在是高。”秦锦绣一手举起大拇指,一手扬起爱不释手的小铜镜。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