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了。
“勤妃,这些金陵菜可还合你胃口吗?”
陈文心正用小银勺子挖起一簇蟹膏,往嘴里送去。
见皇上问,便先咽下口中的蟹膏,用帕子抹了抹唇角。
“这些菜臣妾都喜欢。尤其是这道板鸭,配上这入口清苦、回味甘甜的雨花茶,真是绝配。这湖蟹也极新鲜,想来诸位备膳的大人们是极费心的,臣妾拖赖皇上才能有此口福呢。”
她对案上的菜肴都十分喜欢,每一样也都尝过了,自然说得出什么好什么不好。
底下的臣子们也看到,她似乎对这些菜肴很感兴趣,方才吃了不少。
反观那位定常在,分明是出身金陵的人,怎么对金陵的菜肴一筷不动?
莫非是到了京中便觉得自己高贵了,看不起金陵的菜肴?
哼。
许多汉臣在底下腹诽,连皇上和勤妃都交口称赞,你定氏还装什么高贵?
这些大人哪里会想到,定常在想吃不敢吃,就是为了维持优雅形象罢了。
陈文心暗暗观察底下臣子们的神色,再看了一眼面前的菜肴一动未动的定氏,不禁轻轻摇了摇头。
这个定氏,她要形象也看在什么地方。在这些远离京城和皇宫的大人们面前,这样做只会让人以为她忘本。
试想主人为客人准备了丰盛的菜肴,客人一动不动,主人会怎么想?
才不会觉得你是优雅有礼,只会觉得你不给面子嫌弃主人家。
现在这些金陵的地方官们,便是被嫌弃的主人,十分不悦。
好在皇上和陈文心都十分赞赏这些菜肴,所以众人的不悦,只放在定常在一人身上罢了。
于成龙对陈文心拱手道:“娘娘果然喜欢,便是我等的荣幸了。”
他是两江总督,是在座的地方官员中地位最高的,备膳的功劳自然算在他头上。
陈文心笑道:“于大人客气了。本宫在宫中也曾吃过金陵厨子的菜,只是不如今日吃到的这么地道。金陵是六朝古都风水宝地,真是物华天宝啊。”
她顺道拍了一把众臣的马屁,“都说地灵人杰,本宫早就听闻皇上夸赞此地官场风气甚好,今日一见果然不俗。”
众臣听了这话自然欢喜,他们本地的菜肴能得皇上喜欢,哪及他们本人得皇上赞赏来得令人高兴呢?
众臣纷纷道:“娘娘谬赞了,臣等惭愧。”
其实陈文心说的也不是瞎话,金陵的吏治的确严整。
也许是因为领头的这个于成龙带领的好,瞧他面相便是个正直敢言的。
也有可能是因为皇上先前南巡的时候整顿了南边的吏治,查办了好些地方官,让南边这些官员有了畏惧之心。
总之这趟南巡,再看南边的官场,的确是风气清明了许多。
皇上赞赏地看了她一眼,一副深以为意的模样。
她果然是自己的知己,自己有什么用意,她竟然都能体贴到。
并且还会巧妙地利用她的地位,来替皇上促成某些事情。
他现在是要讨好、拉拢这些地方官员的,这一点无论是陈文心,还是陈希亥父子都看出来了。
定常在在一旁遭受冷落,双手在桌子底下不断地扭着手帕。
她知道皇上不是故意冷落她的,先前皇上看了她一眼,只是又别过目光去了。
是因为她没吃这些菜肴吧?
她不禁懊悔,要是她有吃,皇上一定也会问她觉得合不合胃口。
她是金陵出身的人,自然对这些菜肴比陈文心更为熟悉,一定能说得比她好。
那么,现在受到底下的臣子们称赞的,就不是陈文心而是她了。
瞧皇上对她不理睬的模样,看来她定要想办法见见自己的父母亲,和他们说说自己的打算了。
她想着,这才举起筷子,在面前的板鸭上夹了一筷子。
而后用帕子掩着口,将其送入口中。
陈文心不想在臣子面前让定常在尴尬,定常在尴尬,丢的是皇上的脸。
她便笑着问定氏,一副姐妹情深的模样,“定常在,你吃着觉得合不合胃口啊?”
定氏借坡下驴,“有劳娘娘关心。嫔妾原是金陵人氏,这些菜肴是从小吃大的,自然合胃口。”
陈文心笑得温柔无害,“你身子原就瘦弱,怕是累着了所以吃不多罢?可要好好保重。”
底下的臣子们一听,便把对定氏的那股不喜去了几分。
勤妃娘娘都这样说了,不管她是不是累着了所以不吃,也得看在勤妃娘娘的面上当她是累着了。
唯有陈希亥坐在下头,见陈文心先是为大阿哥周旋,又为定常在周旋,还能替皇上拉拢这些地方官员们。
他的心里深感到欣慰,陈文心能如此大度、体察上意,那他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