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改造,来仲楼终于挂上了“不器书院”的名号。匾额由董其昌亲自书写题字,而名字,杨帆取自孔夫子的名句,“君子不器”。
几个远道而来的老头,抬头看着烫金匾额,嘴中呢喃自语道:“君子不器。我倒要进去看一看,这不拘泥于教条,到底有多不拘小节。”
来仲楼分三层,杨帆将一楼二楼的书籍统统都摆放到了顶楼。原本顶楼只是开了一面的窗户,如今被杨帆四面打通,装上那透光度极高的玻璃,采光极佳。
当然楼顶的避雷针、翻修也是少不了。古代有很多书楼,都是毁于天雷或者明火。所以在三楼,杨帆规定一律不准点灯。
一楼、二楼的桌椅板凳,都是按照现代书桌的形式打造的。以前古人上私塾,都是背着桌椅板凳来学堂,在不器书院之中,一切都是现成的,人来了,就行。
几老这次赶早过来,特地没有告诉行三痴,免得他给杨帆通风报信。
书院还在修葺,所以大门敞开着。由于有董其昌这层关系,书院的批文刚刚呈上去没几天就被批了下来,允许在来仲楼设立书院。如今硬件设施算是初步完善了,军事理论课程用的沙盘、演武堂,都放在了后边的小山丘上。这些都不是寻常人可以学的。
寒门难处贵子,此话放在明末当真不假。所以,让杨帆再去栽培一个背景全无,呆头木脑的书生,实在没那个闲工夫。教成才了,也就和京师那些人一路货色,毫无实干能力。就会耍嘴皮子。
孙承宗说过,将才易出,帅才难得。此话当真不假。只可惜,孙毅去了老铺街一晚之后。便被自己的老爹关在了自家屋子里,哪里都不准去,即使杨帆出城,他都没来相送。
不过杨帆人虽不在京师,但他的一举一动,都让京师的那些人提心吊胆,不知道这个特立独行的落难爵爷到底要搞出什么名堂来。
他在金陵办书院的消息,传得整个京师都知道了。出奇的是,那日在朝堂上有人提到此事,而朱由检并没有什么反应,只是说了句,教书育人,总比胡来的好。这令一些有远见的官僚,纷纷连夜将自家还在官学亦或是私塾的庶子、私生子,拿着自己的引荐书,赶往金陵。
这些人,大抵不是东林党人。东林党人有他们的骄傲。若是真要送去读书,那也得送到东林书院去,也不会找杨帆去教他们自个儿的儿子。难道教他们怎么和自己老子作对吗。
三位老儒士刚走到门前。便被门上的那幅楹联所吸引住了。读书人,或许对诗词对联特别的敏感。
“公羊传经,司马纪史
白虎论德,雕龙文心”
几人相觑一眼,都从目光中看到了惊异。
“好联啊!”
马脸老者点点头,道:“十六字,四分句,四部书,四门学。四动物,言简意赅。工稳贴切,非大手笔不能为之。”他点点头。对于这楹联,就已经是极高的评价了。《公羊传》是解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