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61年至今,三分球的规则经历了多次变革,直到目前还存在进一步变化的可能性。
从一开始的“小联盟吸引观众的花哨手段”,到“两霸之间最关键的区别所在”,再到“常规赛的试验品”,继续演化成“被全世界广泛接受的进攻手段”。期间再经过数次变迁,三分球,终于变成了如今你我眼中的模样。
在你我所在的时间线中,甚至已经有人开始讨论,是否到了引入四分球,以奖励那些有着超远射程、能够在半场之内无差别轰炸篮筐的超级投手的时候了。
不过当雷阿伦投进这场比赛的第五颗三分球时,他的脑中,可没有想这么多。
“!”
现场dj再度活跃起来,高喊着雷阿伦的名字,后面的三字拉出了超长的尾音。这种奇特的播报方式,已经成为了钥匙球馆过去数年中的一个象征。
它象征着,雨,开始下了。
“damn!”
一向温文尔雅的白人射手科沃尔罕见的咒骂出声,伸手用力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显得十分气恼。
上半场,雷阿伦手感不俗,半场三记三分球已经给76人的防守体系造成了极大的打击。
不过所幸陈牧开始发威,连续的篮板球争抢,为外线投手们带来了持续不断的炮弹源。科沃尔找到手感,短短几分钟内四次出手三分三次命中,一度将超音速推到了崩溃边缘。
而下半场一开始,情势急转直下,一切都开始改变。
被这一颗颗的三分球,所彻底改变。
下半场开场之后。76人依旧维持了第二节的成功策略,减少陈牧和米勒的背身单打,除非是极佳的机会。否则就不让球停下来。
持续不断的转移球,内外线频频开炮。哪怕球不能打中,也有陈牧的篮板球作为最终武器,一定程度上减少超音速的反击,为己队争得二次进攻的机会。
然而当第三节比赛开始之后不久,76人队球员就发现了一个问题:
所有超音速队员,在进攻端全部移动起来,和76人一样,没有一个人在低位落位要球。而是持续不断的做出各种掩护。
这些掩护,最终都指向了一个人,那就是雷阿伦。
“陈,补防!”
连续三次无球掩护,雷阿伦已经从强侧绕着三分线跑了一圈,随后又从底角三分线持续移动,快速穿过底线上的两次掩护,回到强侧。
科沃尔被不断的掩护彻底绕晕,眼看着雷阿伦要出现空位,急忙高喊让陈牧补防。
“我来!”
陈牧毫不犹豫的放掉了威尔考克斯。大步追向雷阿伦,同时脑中开始回想关于雷阿伦投篮动作的一切,试图找出最佳的封盖时机。
“嗖!”
篮球带着风声呼啸而来。雷阿伦来到底角三分线外的瞬间,正好接到了里德诺的传球,回身直接起手三分出手。
陈牧还没彻底到位,只得尽力起跳,伸出长臂试图干扰。然而当他看到在脑中回忆了无数遍的雷阿伦之投篮姿势出现在眼前的时候,终于发现了一个事实:
雷阿伦的投篮,除非是面对面制造停球之后防守者紧逼之下的强投,并且在脚步、力量、速度、弹跳等各方面都占据优势,否则的话。
无法封盖。
“唰!”
接球,起跳。出手,快到肉眼都看不清的压腕。雷阿伦,这名一度是nba史上最恐怖投篮机器的球员,出手姿势无可指摘。
或许有钻牛角尖的专家会认为,雷的出手姿势不算标准,投篮手手肘外翻过度,辅助手位置有一定偏移,并且在出手之后跟随发力不充分,导致球的转速和弧线与所谓的“教科书投篮”有所差异,球速较快,稳定性存疑。
但这都是理论上的事情,在球场上,雷阿伦那手肘外翻的投篮姿势,反而使得他对于圆柱体空间的占用面积,在横向上有所减少。此外跟随动作的减少,以及发力倾向的区别,不仅提高了出手速度,还减少了被对方干扰的机会。
这一切组合在一起,使得雷阿伦的投篮从出手到入框的速度都快的让人目不暇接,似乎一眨眼就错过了什么似的,从观感上来说,显得异常干脆冷冽,透出一股杀手气质。
也就是球迷们经常说的“冷血”。
而在球场上,这种投篮所产生的视觉效果也是同等的,甚至会更加震撼人心。
“这个家伙……难道就不会投丢吗?”
76人队员心中,开始隐隐生出这样的想法来。
第三节比赛刚刚过半,雷阿伦就又命中了三记三分球,距离自己单场9记三分的常规赛纪录,更进一步。
进攻端持续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