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夏婆子回了房,这才醒过味来,心说当年自己又是抹脖子又是上吊的,看着折腾的挺热闹的,怎么就没想起来折腾小夏婆子呢。看如海现在这个样子,只怕是赶他走,他都不肯走了。
如海见小夏婆子走了,连忙看向父亲。夏大哥摸了摸鼻子,将脸扭到一旁,装作没看见。再看夏秀才,仰着脸看着屋顶,不知道在想什么。
如海连忙溜进西屋,只见母亲神色萎顿地跪在地上。一身的粗布衣服已经揉皱了,脸上还挂着几滴泪珠。平常梳得一丝不苟的头发,此时也有些松了,蓬蓬的头发里隐隐露出几根白发,看着竟是一下子老了不少,
如海心中酸楚,扑过去也跪在夏大嫂身边。夏大嫂抚着他的头,哽咽地说:“莫哭,莫哭。”
如海一面哭一面说:“孩儿不孝。”
夏大嫂叹了一口气:“这都是命呀。你莫哭,听娘说。”说着拭去如海脸上的泪水。
这才说道:“待会儿,你出去也不要跟旁人说,就只管收拾了东西去投奔宋指挥司。”
如海听了吃惊地看着母亲。
夏大嫂却仿佛没看见一般,只自顾自地说:“我也算想明白了,凭什么她的儿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到了你爹、你这里就做什么都不行,非得听她的呢。”
又说:“你放心吧,你走了,家里还有如山,如昊呢。他们不能把我怎么样。”
如海踌躇了一下才说道:“祖母让父亲写修书呢。我,我怕......”
夏大嫂的手抖了下,转瞬又坚定起来:“不会的。我在夏家这么多年,生儿育女,孝敬公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只是说道后面,声音竟也有些飘忽起来了。实在是她也没有想到,小夏婆子说翻脸就翻脸,竟将她拘到这里跪祖宗牌位。又思及婆婆方才的神色,和小雨交待给她的话,不由得心中也有几分发虚。
如海心中也乱纷纷的,理不出个头绪来。小夏婆子素日最和气不过,也就跟小雨呕过气,哪里想到今天发起怒来竟有着不容置疑的威仪。今天罚母亲罚得这般的没有道理,也不见太婆和祖父出来说一句公道话。
孰不知他这是当局者迷,人家却是旁观者清。
如海拉着母亲的手道:“家里闹成这样,我如何能走,万一连累了母亲,我心内难安。不如日后再等机会。”
夏大嫂听了大怒:“自古做大事的人都是要吃很多苦,做很多常人做不到的事情。我听说以前有个皇帝,仇人要煮了他母亲吃,他连眉头都没皱一下。”
如海听了大骇,连忙跪下说:“孩儿不敢。”
“你不要再说了,赶快收拾东西吧。凤翔这一带,多少人想投奔到宋家都不成,难得宋少爷赏识你。莫让宋少爷等久了,以为咱们不识抬举。日后你要是封官加爵,别忘了给娘请个诰命。到那时,就算你祖母还生我的气,也不能将我怎样。只怕那时候,他们夏家人各个都要给我行礼呢。”
如海听了,又觉得母亲说的也有道理。
夏大嫂就将如海拉起来,推搡着往外走去。走到门口,又悄声说:“屋里床板底下,钉了个小匣子,里面有些银子首饰,你拿了去。俗话说得好: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说着又将耳朵上的两个金耳环取下来塞在如海的手里。
如海怔怔地看着手里的首饰,正要说话就被夏大嫂推出门去。如海怕被人看见,连忙握紧了首饰,只觉得那耳环扎得手心生疼。
这么懵懵懂懂地回了自己的房间,一会儿想着:自己要是当了官了,父亲、祖母还会坚持着休弃母亲吗?一会儿想着:外祖,舅家能不能接受被休的母亲?一会儿又担心:母亲能不能坚持到他加官进爵?
正想着,如山进来,见他发呆,就帮着他收拾东西。又将从母亲床底下拿出来的私房钱给如海包好:“母亲怕你心软恋家,让我来帮帮你。”说着将包袱系在他身上,这才将他推出门去。
如海背着小包袱跌跌撞撞地走出门去。一时间只觉得天地之大,竟是要将他吞噬了一般。这一路上,想东想西,想的最多的竟然尽是:母亲会不会吃亏。虽说是生了这么些儿女,可这般忤逆了祖母,就算父亲没有休弃她,祖母以后也不会给她好日子过的。
又想着,读书科举本是自己选的路,当时就违逆了祖母的意思。祖母就转而提携如驹,害得母亲同三婶生了多少的闲气。如今,自己跑到宋指挥司那里去,三婶不定怎么挤兑母亲。忽又转念想到,百善孝为先,宋大人要是知道自己家人并不同意他入伍,会不会改变主意?会不会对他有什么别的看法?会不会继续提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