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严头在工匠行当里并不是最出类拔萃的。
他家本是匠户,永乐年间铸钟有功,转入军户。然而打仗不是他们的本行,所以虽然是军户,仍旧做的匠户的活计。后来世道变迁,铸钟打铁的手艺不知哪代就失传了,反倒是不知哪里学来的木工造房之术代代相传。
徐元佐选人,首先看的是人品,其次才是技能。在整体分布中,出类拔萃只是极少数人。这些人固然能给人惊艳的感觉,但未必就是性价比最高的。在大众水准之中,人品过硬才能真正减少企业内耗,带来利润。
那些自认为手艺高超,恃才傲物的匠人师傅,徐元佐更喜欢跟他们划清界限——干多少活给多少银子,既不少你的,也不想多搅合。
老严头散工之后,先把三个儿子叫来,把佐哥儿的事说了,道:“这个家虽是我在管着,但终究要交给你们手里。你们看呢?”
长子看了看两个弟弟,道:“爹,您若是不做活了,我们也撑不起这个班子,到时候少不得要走好些人。不如就此跟徐家合伙,用银钱把大工都笼络了,班子也稳妥些。”
“不干活也有银子拿,这事有些蹊跷啊……”次子低声道:“自古以来没这规矩,要说做善事也不像。”
︽∏, 小弟只有十八岁,还年轻,见识少,没有插话。
老严头闷头想了一阵,道:“佐哥儿的意思跟老大说的一样:就是趁我还能拉住人,先用银子把大家捆一起。有活计了,多拿钱;没活计时候,也有钱拿,不至于断炊。要说蹊跷。咱们都是手艺人,小心别签了卖身契就行,有啥好怕的呢。”
老二想想也是,靠手艺吃饭,谁能坑了他们。真要是苛待手艺人,最后还不知道谁坑谁呢。譬如这梁柱给你歪那么点、砖上裹块孝巾……够你家几辈子不得安生呢!
“我听园子里那帮小子说过。徐家哥哥最是宽待使唤人。非但吃得饱,穿得暖,还教读书呢。”小弟见爹爹已经有了想法,自然帮着说话。
老大望向父亲,道:“爹,您是一家之主,您说了算。”
老二也道:“爹,您过的桥比我们走的路还多,您拿主意就行了。”
老严头想了想。道:“去把大柱他们喊来。”
大柱等人都是老严头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也是班子里的顶梁柱。他们只要肯跟着老严头干活,这个班子就散不了。至于在他们之下的,随便到了哪里找些短工、苦力都可以胜任,自然没有发言权。
老严头跟几个徒弟说了,要跟徐家合伙做这个班子,日后大家没活干的时候也口饭吃,不用出去扛短活。
这话自然叫徒弟们高兴。
江南可是有梅雨季节的。一到了雨季。连日阴雨,雨量还大。谁家起屋盖房?
那时候家里要吃饭怎么办?哪怕码头上给人扛包都得去啊。
如今师父给找了个金主,愿意没活的时候照样养着,这岂不是天大的好事?
“徐家肯这般做善事,必是有福的好人家。”众人纷纷赞道。
老严头见徒弟们都这般态度,心上的石头也放下来了。他虽然知道这事对徒弟们只有好处,就是生怕有人小心过头。佐哥儿肯给他身股。就是看他手里有人,若是这些人散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