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没见,皇后消瘦了一些,但看来精神头还算不错。坤宁宫里人来人往颇为繁忙,皇后身边信用的欧阳嬷嬷见了徐循还很高兴,笑道,“我们娘娘还惦记着娘娘呢,您倒是正好赶上了册封大典。”
徐循笑着说,“可不是掐准了时间赶回来的。”
她有意避开丧事的做法,终究是瞒不过有心人的,自己半开玩笑这么点了一句,日后别人也不好意思拿这件事来说嘴。欧阳嬷嬷怔了怔,就如常地笑道,“娘娘还是这么爱说笑。”
皇后笑道,“可不是呢,去了一次南京,历练过了,我以为你能沉稳些了,没想到还是这么一团天真。”
徐循听了,只是微微地在笑,皇后遂问她些南京的事,也是听得连声叹息,“再没想到会是这样,我们知道了,想着你那时候心里的不安,也是为你心疼得很。”
这话她倒是说的很真心实意,徐循听了,心里也是一暖,因笑道,“那几日确实是度日如年,恨不能天天把自己灌醉了什么事也不管,起来就什么都清楚明白了。”
两人谈了一阵,徐循看皇后精神还好,面上笑容也多,心里略微放心了点。见坐了有一阵子,她便站起身告辞道,“太后娘娘有召,恐怕也不便让她老人家久等了——”
皇后身子微微动弹了一下,却没站起来,只是笑道,“你说的是,那就快去吧!这儿过去清宁宫可有一段路呢。”
按照一般的做法,现在时间也不是很晚,皇后大可以站起来和徐循一块去的……
徐循心里咯噔了一下,但面上当然不会露出来。站起身和皇后告辞了,便出了坤宁宫去给太后请安。
太后这边要实在一点,比起云山雾罩只是一直拉家常的皇后,她慰劳了徐循几句,便开门见山地道,“现在为了你的这个嘉号,朝中是闹个不休,正常的政务几乎都没办法继续了。刚刚办过丧事,人心思定呢,这件事,少不得还要你出头说几句话了。”
徐循当然要低眉顺眼地表示自己在南京做的事情的确有点过分了,因为她年轻幼稚,不会办事,难以两全……等等等等。可太后却摆了摆手,没和徐循掰扯这些虚道道。
“你在南京已经是做得很好了。”太后没有掩饰自己对徐循的欣赏,“大郎当时那样吩咐你,你还能怎么办?换做是我,也不会比你做得更好。”
她带着笑意,温存地望了徐循一眼,“做得最好的一点,就是最终还是维护了太子宫和咱们内宫妃嫔的颜面!没有在朝臣们跟前弱了气势,削了面子……要知道这种事就犹如夫妻相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咱们妃嫔们本来日子就不好过了,若是还任由男人们逼宫骂驾、颐指气使,以后只怕在朝臣们跟前,都抬不起头来!”
徐循虽然也是考虑过这点,但却没想到太后会这么不加遮拦地说出口来,她微微红了脸,垂下头去逊谢道,“我哪想得到这些,都是想到一出是一出呗……娘娘实在是谬赞了。”
“若是依了我,给你封个贤妃也无不可。但大郎在这件事上,是有点幼稚了。”太后微微地皱了皱眉,“毕竟是没有考虑到朝廷忠臣的体面,这下搞得,两边对打起擂台来。大郎就是想下台都不能轻易让这个步……”
她有点欲言又止,徐循看了,不禁一笑,帮太后补完道,“毕竟是新君上台嘛……”
虽说后宫妃嫔没法问政,但这并不是说她们就没有问政的脑袋了。明摆着的道理,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新官上任还有下马威呢。新主子和老臣子之间,自然是少不得一番磨合的。皇帝也不是说就非得要封徐循做贤妃不可,但事已至此,他若轻易让步,以后在内阁里,就很难树立自己的权威了。
徐循本就是不在乎这个嘉号的,是贤是宁,影响不了她的待遇。这整件事她都一直没有上心,就打算过来欣赏皇帝的表演呢,现在听了太后意思,哪有不知该如何表态的?当下便道,“妾身知道该怎么办了,待见了大哥,一定和他分说。”
太后笑了一下,很是满意,更点透了,“这不但是为了大郎,其实说到底,也是为了你。”
见徐循懵懵懂懂的样子,她莞尔一笑——毕竟是小门小户出身,虽然也是知书达理、识文断字的,但没有受过这方面的教育,是少了点政治素养。
“虽说这内宫和外头无关,但咱们毕竟也不就是孤家寡人。现在这事儿,还算是就事论事,说的就是你在南京的事儿办得不好。”太后悠然道,“若要是把那群死读书人惹急了,他们连你这个人的品性都要质疑。有没有这回事不说,名声若坏了,你成了奸妃也不打紧,反正横竖咱们自家人知道你不是这样的,可若连累你娘家成了戏文里传的奸国舅、灾外戚……”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