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他也不想明白,反正早晚会用来打鬼子,这就够了。同时,杨天风每拿出一份图纸资料,对他和技术人员来说,都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知识技术的积累和进步,他是乐此不疲的。
除了火箭炮、无后坐力炮的演示,杨天风还看到了空炸炮弹的实验效果。
虽然生产无线电型的空炸炮弹还有很大的困难,但却不妨碍制造一种简易的对付步兵的。在炮弹前部安装一个类似弹簧的反抛装置,并使其与炮弹的延时引信连接。炮弹落地后触发引线并反跳到空中爆炸,大大增加了杀伤半径和效果。
如果在炮弹的战斗部内再装填新研制的混合炸药和预制钢珠,八二迫击炮的炮弹爆炸威力竟能接近或超过普通的120重迫,而120重迫的炮弹威力则有近两倍的提升。
一方面是研制推出新武器,一方面是深挖现有武器弹药的潜力,杨天风可谓是把头脑中的知识技术发挥到了极致。
同时,他的资料输出和推动的技术交流,也极大地带动了大后方生产工艺技术的提高。
比如兵工署第二十八厂不仅制成了合钨冲模钢,还在特种合金钢、机关枪管钢、不伸缩钢、不锈钢、弹簧钢,以及特种合金铸件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还有兵工署第二十四工厂研制成功铬质枪管钢,被大量用于中正式步枪的制造。
这些冶金工业的成就是历史上本来就会出现的,但在杨天风的帮助和推动下,都大大提前了日程,更有力地支持了前线的抗战。
而杨天风,或者说是兵工厂,也在这些科技进步中得到了很大的好处,节省了大量研究实验的时间。
换而言之,这是一种互相的推动和促进。比如12.7毫米重机枪便采用了铬质枪管的新技术,射击更加可靠,更抗磨损。
“技术攻关组又有任务了。”杨天风有些抱歉地苦笑了一下,“我总是不断地给你们工作,压缩你们的休息时间。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抗日………”
“司令,您别说得这么客气。”欧汉涛不但没有面露难色,反倒又有振奋的感觉,“我们躲在后方,吃喝不愁,待遇比那些在前线拼杀的战士还高,这已经于心不安了。要是再清闲,那可真说不过去了。”
“好,那咱们就谁也不客套。”杨天风从公文包里拿出一沓纸,上面画满了图形,还有各种标记。
“司令比我们更辛苦。”欧汉涛由衷地钦佩,“您又指挥打仗,又要抓部队训练,还要指导各种生产。即便是闲暇的时候,也要伏案写画。这,这——”
“说好的,谁也不客套。”杨天风把图纸资料递过去,说道:“有了制造铬质枪管钢的新技术,咱们也该生产制造步兵枪枝了。还是老原则,先制造出样品,试验成功以后再组建生产线。这个与火箭炮一样,也是要囤积积攒,用于实战的时间可能还要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