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出现在常山的居然是张燕?刚投降就让他率领自己的军队,去镇守常山,也不知道是庞统过于自信,还是太相信张燕的忠诚,刘丰叹了口气,不过这也相当于一块试金石,就是不知道结果是不是冀州能接受的,想来庞统也肯定有所准备,思及这儿,刘丰反倒不怎么担心了......
公元一九三年,曹操击败吕布,迫使吕布带领残部,投奔徐州。接着利用张扬部内讧取得河内郡。从此曹操势力西达关中,东到兖、豫,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大部地区,从而与袁绍形成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袁绍的兵力在当时远远胜过曹操,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他决心同曹操一决雌雄。
建安四年,也就是次年,公元一九九四年,三月初,袁绍挑选精兵七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昌,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
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十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为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他作出如下部署: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进逼青州,在关键时刻占领齐、北海、东安等地,牵制袁绍,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昌;
曹操率兵进据青州黎阳(这里黎阳归于青州,与历史不符合,没必要较真),令于禁率步骑2000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协助扼守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阻滞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
同时以主力在官渡一带筑垒固守,以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派人镇抚关中,拉拢凉州,以稳定翼侧。从以上部署看,曹操所采取的战略方针,不是分兵把守黄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
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后发制人。从当时情势而言,这种部署是得当的。首先,袁绍兵多而曹操兵少,千里黄河多处可渡,如分兵把守则防不胜防,不仅难以阻止袁军南下,且使自己本已处于劣势的兵力更加分散。
其次,官渡地处鸿沟上游,濒临汴水。鸿沟运河西连虎牢、巩、洛要隘,东下淮泗,为许昌北、东之屏障,是袁绍夺取许昌的要津和必争之地。加上官渡靠近许昌,后勤补给也较袁军方便。
建安四年。公元一九四年,四月中旬,当曹操正部署对袁绍作战时,刘备起兵反曹,占领下邳,屯据沛县。刘军增至数万人,并与袁绍联系,打算合力攻曹。
曹操为保持许昌与青、兖二州的联系,避免两面作战,于四月末,亲自率精兵东击刘备,迅速占领沛县,转而进攻下邳,迫降关羽。刘备全军溃败,带着残部逃往徐州投奔陶谦。历史上刘备本是先投奔袁绍,后来去徐州的,没想到这次却是先投奔陶谦去了。
所谓殊途同归,刘备和吕布这对冤家,却始终再次与徐州相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