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步维艰,每前进一步都有数名武威将领落马惨死。
这还是颇有武力的将领,跟在将领身后的数百亲兵下场更惨。这些亲兵全都是百战余生的军中悍卒,但是他们在吕布麾下的重甲骑兵面前,试图以命换命都办不到。惨烈厮杀中,他们平均战死两人才能杀死一名重甲骑兵,有的仅仅是将重甲兵打下马背,还有的只是刺伤敌人胯下的战马。总之,李利所率领的亲兵与重甲骑兵的对阵之中伤亡巨大,真正能够紧随李利身后冲杀的亲兵十不存二,寥寥无几。
身先士卒的李利,同样留意到身后的亲兵伤亡惨重,但他却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久经沙场的老兵一个个坠落马下,被重甲铁蹄践踏成肉泥。
眼角余光注意到一个个熟悉的面孔惨叫身亡,李利很痛心,痛得他龇牙咧嘴,嘴角抽搐,满脸狰狞。但这就是战争,残酷无情、嗜血杀戮的战争。厮杀之中,谁也没有怜悯之心,只有以杀止杀,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的杀戮,才能换得生存的希望。
武威军与吕布麾下的并州军原本无仇无怨,同属董卓麾下的西凉军序列,却因意气之争反目成仇,以至两军对垒,浴血厮杀。这里面到底谁对谁错,各执一词,很难说清楚。但毫无疑问的是,谁取得了这场大战的胜利,谁就能占据真理的制高点,颐气所指,说什么就是什么,让人不敢反驳。
这就是乱世中的生存之道。对与错不重要,善与恶不足道,拳头大、有实力,弱肉强食,强者为尊,这才是硬道理。
董卓权倾朝野,睥睨天下,凭什么?吕布骄横跋扈,眼高于顶,目中无人,又是凭什么?兖州曹操不惧董卓,他凭什么这么自信?袁绍、袁术兄弟擅自割据一方,大肆扩张地盘,私自招募甲士,无视朝廷号令,他们又是凭什么?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归根结底一句话,他们凭的是手中的实力。而拳头大,虽是暴力,却更是实力。
前来灞水河畔之前,李利不知道吕布究竟有何倚仗敢于掀起这场声势浩大的两军厮杀,更不知道吕布何以如此自信他所率领的并州狼骑军一定能赢。
现在李利知道了,也见到了。因为并州狼骑不仅将士勇猛,而且装备精良,更重要的是吕布颇有财力,有钱人!
在这一点上,李利此前尚不觉得自己与吕布之间有多大差距,甚至他一度还沾沾自喜,认为吕布及其麾下的并州军不足为惧,根本不是武威军的对手。事实也正是如此。
但此番两军冲阵,吕布给他李利上了极其生动、让他铭记于心的一课。战争拼得不仅仅是将士勇猛,还有深厚的底蕴,说白了就是金银钱财。
武威军兵强马壮,将士用命,战将勇猛,这些都没错。但武威军根基太浅,李利家底清白,武威郡乃至张掖郡以及两个属国都是穷地方,无法给李利提供足够的金银钱财,从而也就无力供应精良的军械装备。所以李利麾下纵然有数万战骑,却没有一支重甲骑兵,没有一匹马披甲,更没有重甲步兵。不是他不想,而是他没有这份财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徒呼奈何!
剧烈的战阵冲杀中,耳边听着亲兵的惨叫声,李利走神了。尽管他仍旧挥刀拼杀,但他的心却想着很多此前没有想过的事情。或许他之前偶尔也想过,却没有此时想得那么深远,那么透彻。或许是因为他历经多次拼杀方得以在凉州立足,致使他沾沾自喜,忘乎所以,无形中滋生狂妄自大之心。又或许是他偏居凉州一隅,整天跟韩遂、马腾等穷兵黩武之辈厮杀日久,以至他的目光局限在穷山恶水的西域大漠,从而忽略了富庶的关东诸侯以及他们所拥有的攻城利器和质地上乘的铠甲和兵刃。
玩物丧志、不思进取、小富则安、自以为是,这就是李利身处厮杀之中对自己三个多月无所作为的总结,也是自查自省。
神不守舍的李利,本能地纵马奔杀,好几次重甲骑兵都试图击杀他,而他屡屡身陷危机之中却不自知。好在典韦和滕羽二将始终护持在他左右,尽心竭力,奋力拼杀,致使李利走神之中自身安全无虞,从而让他不受外力干扰地想清楚很多曾未想过的问题,梳理出一条适合武威军未来发展方向的强者之路。
“主公当心!”
正当李利理清思路、心中通明之际,耳边陡然听到滕羽一声怒喝,旋即一道寒光骤然映入眼帘。电光火石间,李利骤然惊醒,双眸迸发出冰冷的杀意,赫然挥刀斩向迎面而来的凛冽刀锋。
没错,那一抹寒光正是长柄大刀划破长空所折射出来的光刃,而李利正前方十余步外有一吕布麾下将领策马疾驰,迅猛挥刀迎面劈向李利。(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