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一万多块钱的收入又不需要做事,到新工地做事收入不增加,回国后工作一样但收入要比国外少,谁愿意走?
这里面有个叫罗全有的员工在这边前前后后两年多,很聪明的一个人。刚到工地,事做得不错,和工地项目经理关系也处得好,在完成自家设备的安装调试,帮助客户把操作人员也培训到位,传回的评价表也挺好的。一切都好,但就是人不回国,说是客户要求长期在工地做服务工作,客户的工程大,周期紧,要是设备出了问题造成的延误损失会很大。安装主管给李彬的解释是国内公司在国外做项目不容易,要尽全力支援,说客户后期还要考虑采购我们的设备,他们这一说,李彬也能理解。到了工地,李彬了解的情况就不一样了,罗全有不在自己公司的设备上,而是帮助客户维护施工工地现场去了,相当于客户现场的一名管理人员。
李彬对客户项目刘经理开玩笑说道:“刘总,我们的员工帮助您做现场管理,我们要收费的!”
刘经理知道这事李彬如果真发函到总公司要收费,他没办法给大老板交差,忙解释道:“李总,罗全有在我这是签了用工合同的,我工资可一分没少给!”
签没签合同李彬不会较这真,但不是为自己企业工作,企业没道理继续给罗全有工资照发,补贴照给。甚至过节还要到罗全有家里去慰问他父母妻儿,发点米油水果红包什么的,这不是把公司当冤大头么?
晚上和罗全有谈了一番,如果这边公司发展前景更好,李彬建议他回去把离职手续办好后再来,李彬不会为难他,已经发生的咱们也不计较了,大家好聚好散。如果只是出于个人想增加收益,为这边客户公司工作,要李彬再发一份给他,这事李彬做不到,每个安装服务人员全这样玩,李彬这一分厂早点关门了事。企业不是福利院,不做事还要高收入谁都想,都不做事,没有效益哪来的钱给大家发?李彬也没客气,把十七名员工先调了十人回国,罗全有也在十人之列,调了四人到新工地,三人留在原工地服务。
这人心总是很难满足,罗全有回国之后,李彬认为自己管理方面出了问题,也不全是员工的责任,所以也没处分他,只不过通知安装主管不要安排他再出国服务。有了这个安排,倒是再没有听到工地或者销售过来喊人手不够的,这安装服务的风气好像一下子就好了。
李彬回国没有多久,负责非洲片区的一名销售经理请吃饭,李彬也没在意,同事之间经常有的事,私下里酒桌上有些话就好沟通点。到了酒店包间,李彬就看见了罗全有,李彬也没在意,老企业员工之间关系复杂,七大姑八大姨的总能牵扯点。
销售经理姓潘,业务在几个经理中也还算不错,一年一千多万的合同。和李彬说话自认还是有点底气的,把罗全有的事说了一下,李彬先以为是处理的事,自然就没当回事,只说管理方面也有问题,不会把责任推到员工身上去。潘经理说得很直接,罗全有是自家亲戚,家庭困难得照顾点。李彬很客气,有困难的家庭照顾是正常,有福利好点的工作尽量安排,但出国暂时不合适。李彬也直接说得很清楚,因为罗全有的做法,导致安装服务的员工不平衡,国内的消极怠工,国外的都想学样,厂里的工作无法展开,等一段时间,如果接受跨国间的调配还是可以考虑安排的,毕竟罗全有个人业务能力还是不错的。
李彬这说法或者安排实际是给台阶让潘经理和罗全有下,但两人好像认为李彬面子给的不够,潘经理竟然当面问罗全有的意见:你对李厂长的安排认可不认可?潘经理这是太把自己当回事,罗全有更不得了,回道‘不认可’!自己还是想到非洲原工地去,公司的福利还不能少。好家伙,这不是不把李彬当回事,这是把自己当成分厂领导,直接做了李彬的主。
公司员工有很多是初高或技校毕业,接触面也不广,考虑不全面也正常。这两位也都是车间师傅们带出来的,有些直接李彬依然能接受,酒桌上高高兴兴的聊着,最后让两人回去之后再考虑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