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大军?沈器觉得很靠谱。
因为他根本就不认识去江陵的路!他下山才多久?这时代交通严重不发达,地图属于军事用品,另外江陵正乱着呢,恐怕很难雇到马车——关键是,他也没钱啊。
隐士能有什么钱,本来就不多,这段时间搞造物,材料是需要花钱购买的,早就被他折腾光了。
再者说了,他必须及时赶到江陵,至少不能比平叛大军晚。然而若是靠自己打听着走,万一走岔了路,搞不好等他抵达江陵,仗早已经打完了。
于是沈器行礼:“这样最好,多谢陛下体谅。”
景和帝点头:“少年人不狂妄自大,朕很欣慰。不过军队是有规矩的,正所谓令行禁止。随大军而行,必要有个名目,名不正则言不顺……”
沈器忽然有种不好的感觉。
景和帝挥手道:“朕便封你做个都头吧。”
“做官啊……”沈器脸一苦。
景和帝心中一阵憋屈,做官分明是好事,又不是要杀你的头,至于跟送你上刑场似的?
按大景朝的军制,都头是正儿八经的中层武官,麾下五百兵马,通常分十个“队”,每队五十人编制。都头之上,就是高级军官指挥使了。
千万别以为都头不起眼。
大多数武职,苦熬一辈子都不一定混成都头。
足足五百人的头儿呢。
民间对都头的俗称——将军。
和许多事物一样,战争也是发展变化的。以前两军对垒,并不是见面就全军拉上去开撕,而是先“斗将”——各自派出将领,在两军阵前对打。
是不是感觉有点像是某种比赛?
一方有超级强悍的武将,另一方搞不定他,则士气顿时大降,在接下来的混战中,往往就很容易认怂。
那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呢?
很简单,过去人少。
兵士乃珍贵资源,一通混战耗光了岂不太可惜?要知道当时大家抓到俘虏,是真会直接收编的。没必要考虑忠心问题,将领才讲忠诚,小兵都是混饭吃的。
况且,将领就不能收编了?
玩三国游戏,招降将领是重要策略之一。
斗将降低敌人的士气,普通士兵不至于太拼命,从而降低伤亡率,保存更多兵力收编……
随着时代发展,斗将早已被淘汰。
或许是人多了不在乎损失,又或许是读书人所谓的“人心不古”,总之如今两军对战,大家都是直接开撕。
将军这个称呼还在,指的正是都头们。
斗将没了,都头自然也不必单独上场展示个人能力,而是带领麾下兵马在长官的指挥下冲阵。
但都头的个人武力依然很重要,因为他们和指挥使不同,并不参与战略战术决策,要带人马在第一线厮杀,做缩头乌龟行不通,实力不够真的会死人。
景和帝封官,一出手就是“将军”,绝对够豪爽。
一如从前破格提拔郑取玉,这事儿传开,官员们恐怕又得不服气好一阵子了。
“就是临时挂个名头。”身为帝王给人封官,居然还得委曲巴巴的劝对方接受,景和帝也是醉了,“朕会交代镇海王,不用你上阵杀敌。”
先给个武官套住沈器,再徐徐图之咯。
景和帝就不信,年轻人能对权位一点都没兴趣。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