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九檐风铃 第二十六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模式在国外很常见,我们国家以前并不习惯采用这种方式开展科研方面的工作。”

    “可能因为我国民间技术力量薄弱。”

    “的确如此。现在,形势已大不相同。”

    “这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是很好。”

    “叔叔认为,这次考察能算是一场严谨的科研活动?”

    “可以这么说。不过,现在还只是调查取样阶段。亿森公司手上掌握了一些资料,也有好的技术手段,这些是国内缺乏的,所以合作很有价值。”

    “姚犁说,你们要找的古祭殿在湖区?”

    “是的。那地方其实不容易找到。”

    “风铃的真正用途,就在那上面吧?”

    “正是。它是祭祀所用法器。”

    “祭祀跟死人有关?”

    “有关。传说,祭祀的目的,是让亡者不逝,并获得永生。怎么,”老爷子看着我笑了笑,“这听起来是不是很费解?”

    “啊,是不太容易理解。很神奇,很有意思。”

    “要解释这件事,我得先给你讲讲九檐风铃的传说。”

    “太好了,我早就想知道这东西的来历。”

    “附近有一处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是否了解?”

    “叔叔莫非说的是大水井?”

    “就是那里,去参观过?”

    “路过时,远远看了一眼。”

    “九檐风铃最近一次有记载的出现地,就是那里。”说着,老爷子长长叹了口气,“可惜这些宝贵的文字资料,大都流失海外,或彻底丢失了。”

    “但叔叔知道。”

    “这条信息,我也是刚知道。说来,还多亏你拿来那枚风铃。我那位老朋友从不做亏本买卖,我要他手上的资料,他就要风铃。”

    “哦,原来是这样。那叔叔您不亏。”

    说着,我扭头看了看老谢。这家伙今天很安静。我见他正以一种别扭的姿势举着手机,看得十分专注。他大概知道他父亲要跟我讲些什么。

    *

    老爷子说要给我讲风铃最近一次是如何出现的事情。不过,他却兴致盎然的讲起了大水井古建筑群。他先说到土家吊脚楼和西式建筑如何结合,又谈到庭院结构中的“风水”、“八卦”等要素,为何会让研究者感到困惑,最后终于从建筑研究,又上升到了对人文的思考。

    “研究建筑的本质,是研究人,研究文化,研究历史。”老爷子说,“听说过‘龙归井’,‘凤栖山’的传说没有?”见

    我直摇头,他接着道,“这‘龙归井’,‘凤栖山’,讲的是李氏先祖李廷龙、李廷凤兄弟迁徙入川之事。关于这家人的来历,坊间一直众说纷纭。”

    接下来,老爷子便又讲起了关于李氏宗族的传说。

    他说,那李家原本并非这一方人氏,是外来户,地方县志上,对其来历也是含糊其辞。李家发迹,是从李廷龙、李廷凤兄弟始。自从来到此地,两兄弟苦心经营,开宗立庙,创土司王朝,数百年雄踞一方。

    “话说,这家人之所以长盛不衰,是因为他们掌握着一个巨大的秘密。”

    听到这里,我已经有了那么点听评书的感觉。但我没吱声,只是老老实实继续听。老爷子接着讲那个秘密,也就是李家赖以发达的根源。他说,那个秘密被控制在历任族长手上,就连本族子弟也不了解。李家族规森严,律条严苛,族中子弟通常也都能信守祖训。但凡事总有例外。最终,因为族中一个少年,李家那个秘密从此失传。

    同治四年,李家新添一男丁,取名李禺升。这孩子天性顽劣,不服教管,从小舞刀弄枪,惹事生非。家人说,孩子出生那年,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为捻军所杀,正好在他生日那天,这家伙是王爷投胎,天不怕,地不怕。光阴似箭,转眼十五年过去,李禺升一天天长大,平日里不务学业,专好斗虫弄鸟,结交江湖中人。那时候世道颠沛,有谣传,西洋军都要进紫禁城了,到处兵荒马乱,本地也常有盗匪扰境。某日,年少无知的李禺升受人蒙蔽,竟带了一票贼人入庄,险些酿成弥天大祸。这次,他再也逃不掉族规处罚。

    那日天色阴沉,族中开了讲礼堂,李禺升跪在“过失桥”上听了“讲礼”之后,被判赶出承恩门,押至龙桥河悬崖执行死刑。

    那处悬崖我可知道,裸露着褐黄色岩石,一株植物也没有,绝壁陡峭,高度上百米。从那上面跌下去,就是个自由落体,别说有机会活命,连身体基本形状都难以维持,跟一只西瓜摔在地上的结果差别不大。

    当日执行刑罚之际,本就阴气弥漫,忽又狂风骤起,一片昏天黑地。眼看时辰已到,李禺升倒也坦荡,不让人招呼,纵身便跳了下去。本来,事情也就这样结束了,可离奇的事这才开始。李禺升跳下悬崖受死,族中有目共睹。孰知过了月余,那孩子居然又回到李氏庄园,而且自言,不过去了数日。

    一时间,众人感觉难以置信,免不了问他有怎样的经历。但那孩子对此闭口不谈,拒不吐露实情。被问急了,就一口咬定,什么都不记得了。只有族长似乎明白了什么。李氏家族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假如摔下悬崖而不死,自是天意成全,就当恕免其罪,不再追究。但族长对此却另有安排。他当即下令,革除李禺升族籍,责令其即日辞别家人,离开庄园,永生不得返回。这李禺升也是年少不输志气,离家之后,便如黄鹤一去,从此杳无音讯。

    未多久,族长暴毙。族人皆信,其死于小鬼索命。有人说,李禺升死后变成了鬼,回来,就是为了报复。他毕竟是王爷投胎。且不管真相如何,因为事发突然,没来得及留下遗言。至此,李氏家族那个秘密,竟成了永久的秘密。

    民国三十一年,李家最后一任族长李盖五,在后山新建私宅,命名为“仰止堂”,取高山仰止之意,与李氏宗族分开居住。后来,人们在“仰止堂”发现有未开凿完工的山洞,直入后山绝壁之内,已挖了很深。有些人认为,李盖五开挖山洞,是为了避战乱。可也有人说,或许不是那个目的。

    据称,到李盖五这代,李氏后裔仍在寻找祖宗留下的秘密。直到49年,寻秘之事才彻底结束。

    讲完这段故事,老爷子轻轻吁了口气。这时,老谢已把手机收起来。他倒了杯水,递给他父亲。老爷子把水杯端到嘴边,喝了一口。“小杜啊,现在,你来猜上一猜,这李家的秘密,是什么?”

    “这个,”我有点尴尬的说,“我猜不着。”

    “那咱们就先换个角度来看,”老爷子说,“李氏庄园内有一口小井,围以高墙,称‘大水井’,你说,这里面有什么缘故?”

    “当年担心外敌围困,注重保障饮用水,说得通。中国人讲究意境,不注重实际,那样命名,可能是为了突出其重要性。”

    “关于‘大水井’这个名称的由来,业内看法,跟你这个意见差不多。但我听了另一种说法,要更有意思。有人说,那口井是李家的图腾,是他们膜拜的神秘力量。人类自古便喜欢雄伟建筑,对大型工程屈膝膜拜,热衷于效仿。这种趋势今天仍在延续。”说到这里,老爷子眼里透出两道亮光,就像小孩子忽然发现了好东西,他一字一句的道,“‘大水井’下面,也许真有口大井。”

    “不会吧。”我说。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