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九檐风铃 楔子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的团长下达指令:“马上使用新装备,实施取样钻探。”

    “是,马上使用。”团长只好说。

    *

    四月十一日,夜间十点。洞内灯火通明。

    一顶摆满各种仪器的帐篷里,厚厚的玻璃罐已经装满了黑色的,矿物状的碎石。在显微镜前观察了好几个小时的黎培恩伸了伸胳膊,转动着脖子。到这里已经一个多月了,因为工作强度高,他最近常常感觉心悸头晕。

    忽然,他身前的桌子晃动了一下。黎培恩赶紧用手扶住昂贵的进口设备,抬起头四处张望。

    这些日子,他对爆破作业已非常熟悉,正在逐渐适应。但今天的震颤,似乎来得格外强烈。他的老师,那位年近古稀,仍不辞劳苦亲临一线的著名微生物学家,又跟着下井了。黎培恩担心,如此剧烈的爆破,近距离下,不知老先生身体是否坚持得住。

    随着摇晃,那几盏白炽灯一明一暗地闪烁起来,好像就要熄灭。

    因为大雨导致泥石流,补给比预期晚了三天,到现在还没送到。尤其是急需的柴油,最近昼夜施工,消耗巨大,都快要断档了。

    “难道要停电?”黎培恩自言自语。这时,他看见几个人影从旁边帐篷里出来,朝着井口跑去。然后,灯熄灭了。大山腹里无谓白天黑夜,只要断电,就一团漆黑。随后,出现了几束手电光。

    “把手电关掉。”

    黎培恩摸索着,找出自己的手电,正准备打开,就听见有人在外面喊。他听出,那是昨天又进洞来的杜铭宸的声音。虽然不知怎么回事,但他还是没有打开手电,而是借着洞内模糊的光,认准方向,走出帐篷,朝井口走了几步。

    杜铭宸呼叫大家关闭手电的时候,发声的位置正在井口。

    起初,黎培恩以为那是井底施工人员向上射出的光线,但手电和探灯照射出的,难道不应该是光柱吗?怎么会像投影,像礼花,像摇曳的光带。而且,他知道那口大井有多深。

    更多人和他一样,被从井底冉冉升起,丝绸般光滑柔顺又变幻莫测的光线所吸引,纷纷走出帐篷,不由自主地往井口聚拢。

    这时,黎培恩听见从井底传来一个声音。那声音由小而大,如同奔驰而来的火车拉响了汽笛,却又比汽笛声尖利百倍。那声音惨烈凄凉,幽怨绵长,仿佛从地下释放出无数冤魂,在齐声哀鸣。

    *

    一大早,程晓满便带好装备,搭乘电梯下井,开始一天的工作。

    他并不打算改变看法,临行前,再次向团长提出质疑:如果继

    续钻孔,恐怕会出现不可控的情况。两天前,王参谋因故离开,他只能再次向团长请求,能否暂缓钻孔。但军令如山,这次他依然碰了一鼻子灰。昨晚,他跟新交的朋友杜铭宸谈了很久,倾吐心中所虑。

    “你是搞古文字研究的,肯定熟悉历史,从前有过类似这样的工程吗?”他问杜铭宸,是希望获得一些佐证。

    谈及自己的工作,杜铭宸总是闪烁其词。他歉意地对程晓满说,他也从没见过这样的地下建筑结构。他还不无遗憾地表示,他和另两位更早来的考古专家查阅对比了许多资料,但迄今为止,对石碑上的符号都还无法解读。

    “没人见过那种符号。”他摇着头说。

    这些日子,井下始终保持数十人施工。程晓满给杜铭宸讲过一个笑话,说他们准备像这样一直挖到地球另一面去。他担心施工安全,认为已经能够听见地下出现回音,说明井底另有巨大空洞,不宜继续钻孔。他还多次跟杜铭宸说起自己第一次下井的感受,“感觉就像要去到另一个世界。”他说。

    就连对大型工程司空见惯的程晓满也承认,从没见过这么深的竖井。

    井道里,用以维持空气质量的巨大软管,像不见首尾的长蛇,自井口悬垂而下,鼓风机昼夜不停。程晓满并不担心这是他最后一次下井。他有心里准备,工程兵任何时候都面临着危险。对于这口巨型竖井的来历和用途,程晓满做出过好多种推测,可没有一种能说服自己。竖井内壁十分光滑,犹如经过了打磨,就这道工序,工程量就相当惊人。他知道,这绝不是他熟悉的施工手段形成的。虽已有了升降机,他的战友还在洞壁上架设了盘旋而下的铁梯。梯子上,不时会出现施工人员,在洞壁上清理那些被砂石堵塞,直径二三十厘米的小型开孔。据他估计,那些孔原有的用途,是导流浸水。但他们一直在往里面埋设东西,并连接起电线。那东西程晓满非常熟悉,是炸药。在山洞顶部,正对着井口上方的岩壁上,也预埋了许多炸药。据说在山顶之上,对应位置是一个人工湖,湖水有数十万立方,只要引爆顶上的炸药,这里面顷刻将被大水淹没。

    这不是好现象,程晓满对自己说。

    随着岩层取样中出现了特殊矿物成分,程晓满就有了不详预感。那些异常坚硬,亮晶晶的黑色矿物,他并不熟悉。那些东西很难说是自然形成,还是人工合成材料。如果是前者,他只好感叹大自然造化神奇。但如果那些黑色矿物是出自人为,想起来就浑身冷汗直冒。他想不明白,什么样的人有如此能力,能在深入地下千米的地方大兴土木。

    但这些都不重要了。执行任务,是没有条件好讲的。万不得已时,他还记得杜铭宸跟他交代的一个措施:如果听见不熟悉,十分尖利刺耳的怪声,赶紧取出预备的棉球,塞进耳朵,然后不顾一切逃命。

    他把手伸进裤兜,摸了摸那团已经浸过桐油的棉球。

    *

    负责安全保障的警卫连连长是个心如铁石的人,行事果断。作为应急处理预备队,他所带领的连队只有一个任务:假如发生特殊情况,无须请示,即可启动应急机制。就冲着这项任务,孙仲奎就不敢有丝毫怠慢。因为,那个机制一旦启动,那么他所要做的,就会跟其他人在进行的工作背道而驰。机制里有一道提前下达的指令,那道指令,他接到警报就必须立即执行。

    这些日子,孙仲奎睡觉时都竖起耳朵。他可以不用眼睛看,但必须时刻用耳朵听。这晚,他先听见机房的柴油发电机发出奇怪的声音,接着就停电了。他让人去了解情况,接着拿出手电到外面查看。杜铭宸叫大家关闭手电的时候,他也照做了。接着,他看见了奇怪的光。然后,可怕的声音就传入了他那双时刻保持警惕的耳朵里。一开始,他没有做出任何别的反应,只是张大了嘴。

    随后,他还是极不情愿地听见了手持警报器摇出的嘶鸣声。

    警报声来自井底,就在那阵让所有人心惊胆寒的怪啸声之后。他没有时间进行请示,必须立即执行命令,封闭那口井。

    那时,离井口最近的,一个是杜铭宸,另一个是正在仔细倾听地下神秘声音的黎培恩。后者脸上表情十分惊愕,嘴里嘀咕着:“怎么可能。那是,那是大型生物发出的声音。”

    伴随着快速的脚步声,几十束手电光在大厅里晃动。几名战士冲过来,拉开两位靠近井口的专家,又有几名战士飞快地理放出电线。手摇式发电机正在发出古怪的鸣叫,跟那阵依然清晰可闻的井底怪声一竞高低。

    这时,警报声已经停息。

    大厅里光芒璀璨。直射空中,彩带似的光柱,不停变换出各种形状,看起来光怪陆离。那些光甚至映射出了一个瘦高的,拖着尾巴的人形怪物。在“怪物”头部,两只又圆又大的“眼睛”,黑洞洞地分列在光带中,仿佛正在瞪着地面上惊慌失措的人们。

    然而,人类制造的光更加绚烂。火光乍起,瞬间便将那条光带截断,湮灭。猛烈的爆炸声随之而至,犹如天崩地裂。

    很快,浓烟和火光便笼罩了一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