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表示对杨奉的喜爱,杨赐当晚便在府内摆上了一桌宴席,专门为他接风洗尘,席间除了杨赐、皇甫嵩、卢植和丁原父子之外,杨赐还特别邀请了一个人,从杨赐的行为举止来看,似乎对这个人十分的欣赏。
此人约三十七八岁左右,长八尺,白面长须,头缚黄巾,一身浅黄色的儒袍,给人一种世外高人的感觉。杨奉见到他的第一眼便感觉到这个人不简单,但是当杨奉在杨赐的介绍下听到这个人的名字后的心情,只能用两个字还形容,那就是震惊;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万分震惊,因为这个人的名字是张角。
从杨赐的介绍中,以及现在的时间来推断,此时的张角显然还没有发动黄巾起义,只是到处施符救人,行医治病,广收人心。但从张角能够出现在司徒杨赐府中也可以看出,张角现在已经有了争霸天下的野心,可能是因为张角的教众还没有达到足以让他产生马上争霸天下野心的实力,所以还没有拉开起义的序幕。
其实,张角现在能够出现在司徒府中,并和皇甫嵩、卢植十分要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张角乃是南华老仙的弟子,对于左慈拜在南华老仙门下,张角却是不知道的,而张角此时也只是借助自己的医术精妙在官场上活动,以便打探一些朝廷的消息。
而张角听到杨赐的介绍后,对杨奉也是十分的喜欢。
从言谈之中,杨奉发现张角虽然一直没有机会被推举为孝廉,出仕为官,但是胸中的学问却远非一般人可比,看来并非是张角无才,而是东汉末年的官场太黑暗了。若是张角能够得到一官半职,又怎能会有这震动大汉根基的黄巾大起义呢。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使杨奉了解到张角发动黄巾大起义的真正原因,而非是表面上的张角因怀才不遇而对东汉政府产生了仇视的心理。
同时,张角心中的震惊也丝毫不亚于杨奉,没想到眼前这个风流儒雅的年轻人胸中的学识竟然一点也不比自己少,看来此子他日绝非池中之物,心中便有将小女儿许配给杨奉的念头,以为日后杨奉能为己所用。
想到此处,张角心中计较已定,便对丁原道:“杨大人,丁大人,张某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不知是什么原因,丁原对张角的印象竟然是出奇的好,究竟因为张角是南华老仙的弟子,还是因为张角博学多识呢,丁原自己也不知道,反正就是印象好。于是,杨赐和丁原齐声道:“莫平兄请讲。”(因为历史上没有记载张角的表字,只能杜撰一个)
张角道:“角有一小女,今年芳龄十四岁,长相还算端庄,与杨奉贤侄相差四岁,角有意高攀,愿将小女许配给杨奉贤侄,以结秦晋之好,不知杨大人和丁大人意下如何?”张角这话说得有点谦虚,既然张角形容自己的女儿用端庄二字,可见此女长相必然绝非一般端庄可比。
杨赐是杨奉的叔父,丁原是杨奉的姨父,可以说两人都是杨奉的长辈,都可以为他做主。来没等丁原来得及回答,杨赐在旁已经拍掌道:“妙,莫平之女老夫曾经见过,长相秀丽绝伦,正可为郎才女貌,老夫以为此事可行,不知建阳兄意下如何?”两年前,杨赐曾经患过重病,若非张角妙手回春,恐怕杨赐早就成为了一堆白骨,此时杨赐见张角主动提出要和丁原结为亲家,还以为是张角想攀上丁原这个靠山呢。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两家门弟之间的差别确实太大,杨赐担心丁原会出言反对,这才急着抢在丁原之前开口,希望通过自己的面子促成此事,也算是报答张角的救命之恩。
果然,丁原虽然对张角的印象不错,但是张角现在毕竟只是一个行医郎中,即便是南华老仙的弟子。而丁原却是一州刺史,两人的地位相差悬殊太大,绝非门当户对。若非张角想拉拢杨奉日后为他所用,张角绝对不会开口提出这个要求的,因为在东汉末年的门当户对的传统观念下,丁原不会答应张角的这个要求。
听了张角的话,丁原心中颇有不愿,却听杨赐极力赞成此事,皱了皱眉头,正欲开口找个理由拒绝,一直观察丁原的杨赐看到了丁原的表情,知道资金这个叔父不是至亲哦,但丁夫人那个姨母却是嫡亲的,比自己的分量重了许多,于是连忙再次抢在丁原之前道:“建阳兄,以老夫来看此事可成,莫平乃是南华老仙的嫡传弟子,不但精通医术,而且胸中才华横溢,实是我大汉不可多得的才子,他日必然能够名列九卿。况且莫平之女老夫也是甚是喜爱,已经收为义女,如此也可算是门当户对了。”
杨奉却没有丁原心中想那么多,心中巴不得他点头同意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