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蹴而就,这其中需要经历多重步骤。
胡一飞明白自己的优、劣势所在,不管理论知识多么丰富,对初次执掌导筒的菜鸟导演而言,是没有机会能亲自感悟消化多少经验的。所以胡一飞坚决按照程序来,不搞特殊化,在学会跑之前得先学会走路。
其他人多多少少有看他功力如何的意思。世界上不是没有十八岁的导演,斯皮尔伯格更小的时候就当过导演。但这是在中国,那是绝无仅有的。毕竟一个年轻人叫嚣着要当导演,应该有些真本事的。
哪怕他前面的演讲说的如何天花乱坠,最终没有真本事,依然只是胡吹大话。
胡一飞眼神微沉,熟悉他的人就该知道了,他要认真起来了。
“演员走戏啦。彬彬你知道该怎么做吗?”
范彬彬眨了眨眼,“好像就是听到门铃响,再下楼去。”
胡一飞表情严肃,“没错的。注意其中细节,你是个作家。坐在电台前码字。一天没写出什么有用的东西,心情很烦躁。然后突然来了一点灵感,正飞快打出来时,有人按门铃,你烦躁的揉几下头发,再下楼去……”
“恩,明白了。可是我要打字打些什么东西呢,还是手指随便按几下。”
“会打字吗?”
“会。”
“那就打剧本一段吧,免得太假。”
“哦。懂了。”
也许会和你想的不一样,最开始的步骤不是布置、不是打灯,而是走戏。
这就是导演和演员的工作。
这时候,所有的人都应该在现场,熟悉这个片段的剧情,熟悉每一句台词。这样,摄影才能抓到更好的角度,录音才知道话筒在哪里才能跟着演员,不漏掉每一句话。
“好了,注意埋位!”胡一飞喊道。
拍戏第二步,正是埋位。
埋位,是广(东)话。粤语说埋位是入席的意思。
入席——埋位。
埋——mai4,读第四音。同音字:薶,狸,霾。
内地用这句话,多是受香港电影人的影响。
初次演戏的演员,在开机后会往往不知道该怎么走动,怎么去面对镜头。作为导演,你必须教会他们这些。大概在演员走了两次之后,表演的方式固定了,再调整一些细节。然后就需要由场工或者摄影助理开始贴地标,也就是通常说的埋位。
走的具体位置,是演员表演开始,结束,和中间停顿的各个点。具体方法是用大力胶贴在演员站着位置的两脚之间。这样做的好处,第一是帮助演员控制节奏,第二是协助演员做到不同次的表演基本相同,方便不同机位剪辑;第三是摄影组跟焦(跟焦是什么,不解释)。也许经验丰富的演员不需要这个,可在这部电影里,这种笨拙的方法是再合适不过。
第三步,定构图走起。
现在越来越多的故事片已经不画分镜头剧本了(好吧,是除了广告都不画了),这时候就是摄影指导发功的时候——当然了,摄影指导要么请好的,再请不来大师之前,胡一飞觉得还是自己兼任比较放心。
早早定下构图,灯光师才能打光,道具组才能布置场景,因为他们看到的影像,是监视器里看到的那种经过摄影机加工的图像,和人眼不一样。
按图索骥。
如果是运动镜头,则定构图需要定两次,即起幅和落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