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八月,李星汉手上的头等大事,就是将土豆种下去。
两百二十斤土豆种,分别在周家堡和东胜堡两地下种。黄昌顺之前养马的差事,已经有几名工匠的家眷接了过去,李星汉也没有让他闲着,就派他回周家堡负责种土豆。差事虽然变了,但工钱照旧。比起养马来,李星汉对种土豆的事情更加重视、更加上心。
无论是下种、催苗还是浇水追肥的种植技术,李星汉在第一季的时候,就已经全盘教会了周雁翎、王氏和黄昌顺。在周家堡种土豆,有黄昌顺这个老实巴交的庄户汉,而且周家的良田也是现成的,拨出两亩最肥沃的沙质地,悉心打理就是。
而在东胜堡这边,却是王氏带着另外两名二十岁出头的工匠女眷,在赵启功等人以前开垦出来的一百二十亩地里,也选了两亩靠近马营河、异常肥沃且浇水方便的沙质地种下去。
虽然只种四亩土豆,但李星汉却故意选了两地下种,就是为了以防万一。一头如果意外绝收,另外一头也能收获耐旱高产的土豆种,对于这个粮食奇缺、灾荒连连的时代来说,这实在是太重要了。
如果不出任何意外的话,三个月之后就能收获数千斤土豆种。到明年春天,就能够开始大规模种植了。眼下粮贵银贱,粮价打着滚的往上翻,而朝廷拨下来的那点粮饷,顶多只能保证饿不死,而且随时说断就断、说没就没。
丁宝庆和方克俭虽然说格外看重李星汉,这几个月以来,答应的粮饷还能够足额发放。可仰人鼻息毕竟不是长久之道,而且在这乱世当中,这二位上官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都难保。就如同之前后金和鞑靼大军过境,丁宝庆分守的右卫城以及麾下的大小军堡,虽然甚少被波及,可这位参将大人依然难免被朝廷下旨申饬,和诸位督抚大人一般戴罪视事。
想要真正解决粮饷来源,其中至关重要的便是这看似不起眼的小小土豆。只要将来能够大规模种植,至少粮食的问题便能够迎刃而解。
粮是粮,饷是饷,这其实是两个问题。大规模种植土豆,解决粮草的问题;而要解决银饷的问题,李星汉心头也早有定计,只是现在还不到实现的时候而已。
......
这人只要一忙碌,日子便过得快,转眼已经是八月十五。
八月中秋佳节,李星汉也不是不通人情世故之人,而且后金与鞑靼联军已经退去,这一天好歹全营放假休沐。除了必须留下值守之人,无论战兵还是工匠们,都赶回家中与家人团聚。
全营放假,这几个月来还是第一次。李星汉与周家姐弟、张达张旷一家老少、有家不能归的王氏、还有无家可归的白大*麻子等人,难得闲暇下来团聚成一桌,拜月放灯、吃月饼饮桂花酒、猜谜赏月。
自从来到这个时代以来,李星汉第一次喝得微醺,真正放松下来。
只是欢愉的时间总之短暂,中秋之后的第二天,重新回营的战兵们,一切操练照旧。而匠作坊这一头,也终于到了验收成果的日子。
算算时间,自从开始试制燧发枪算起,已经足足过去了四个半月;如果从试制铁臂弩算起,更是已经过去了足足五个月。
如果从张家父子追随李星汉那一天算起,也已经有了五个月时间;如果从招募第一批学徒工算起,也已经有了快三月;而鲁元甲等二十多名工匠、以及第二批学徒工加入东胜堡,也已经有了足足一月。
花费了这么长的时间,先后试制出了铁臂弩、燧发枪和燧发手铳,并且先后招募培养四十多名学徒工,以及二十多名熟练工匠。而且还制定出了这三种利器的标准化工艺流程,尽最大的可能按照完全统一的标准,造出几乎没有任何差异的利器,武装出一支绝对齐整的强军!
这样的匠作体系和匠作队伍,耗费了李星汉大量的时间、心血和精力,先后投入超过千六百多两银,才有了今日的成果。
到了今天,终于是检验成果的日子。
一个月以来,陆陆续续又有能工巧匠来投,三个匠作坊的工匠总数已经超过八十人。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