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四十丈之外的标靶,李星汉干脆懒得再试,反而取了另外一杆燧发枪,再次将二十丈、三十丈和三十五丈上的靶子射了一遍,结果和第一杆枪基本一致。
由此可见,两杆枪的加工精度相当不错,至少两杆燧发枪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异。相比较于每杆枪的精度和威力,李星汉其实更看重标准性。
就算是再大的威力、再准确的精度,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化,李星汉根本都不屑一顾。道理很简单,差异太大、无法通用的火器,在战阵之上根本形不成战斗力。
粗粗试过枪之后,无论是精度、威力还是标准化,都达到基本要求,李星汉大感满意,不由得喜形于色道:“你们父子二人干得非常好!这样的一杆自生火铳,需要多少银子?”
张达和张旷父子俩兴奋的对视一眼,略微一琢磨之后才答道:“这自生火铳比那火绳枪造价还高一些,每一杆大概需要十六七两银。”
“这么贵?”李星汉眉头一皱,但旋即就舒展开来,自顾自道:“现在仅仅试制了两支,价格自然贵得多。等到将来我们能够自行炼铁炼钢,大规模生产之后,造价就能够降下来许多。”
说到这里,李星汉话音一转:“你们父子二人,一月能造出几杆这样的好铳?”
产量至关重要。眼下没有合用的火器,李星汉的兵现在只能够操练长枪,这可不是他想要的。没有犀利的火器,就无法和鞑靼正面一战,李星汉急于摆脱这种尴尬的局面,就必须造出大量的燧发枪,越快越好。
可张氏父子的回答,再次让他失望了:“我们父子联手,再加上脚踏车床和镗床,一个月也顶多三杆。”
“一个月才三杆?”
李星汉大失所望,但旋即又想起一件事来:“对了,你们不是广发英雄帖,请昔日军中的工匠同僚来三十二边墩吗?现在有消息了么?”
“这个......!”张达脸上一阵难堪,讪讪答道:“小的那些昔日同僚,听说大人以优厚条件聘请,本来都是愿意来的。可一听说要来三十二边墩,大多都打了退堂鼓。”
“为什么?”这句话一问出口,李星汉就想明白了。
三十二边墩太过狭小,而且和凶残的鞑子仅仅是一墙之隔,安全没有任何保障,怪不得人家不愿意来。
李星汉皱眉想了片刻,这才道:“这样吧,过一段时间等新堡建起来之后,你再请他们来参观参观。只要他们对三十二边墩有了信心,或许便能留下来。当然,也不能全部指望他们,你们父子还可以广招学徒嘛!”
“学徒?”
张家父子惊诧的对视一眼:“大人,这......学徒如何招募法?”
“我来出资,只要愿意学制器的年轻人,每个月我给他们开饷,每月就暂定六钱吧。一旦他们出师、能够独立制器,就转成合格工匠,每月开饷向士官们看齐。”
李星汉这番话不是突发奇想,而是早就有此想法,只是之前一直穷得厉害,养不活许多人,才会一直拖到现在。
等到有了卖人头的四千多两银子,腰杆粗了两圈的李星汉才准备推行这套办法。
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张达和张旷更是诧异:“百户大人,你当真想这么办?可是......!”
“可是什么?”
“可是这匠作之法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单单是想入门,没有三年功夫是不成的!至于说到出师,能够独立制作军械,没有七八年苦功根本没可能。大人能等这么久?在出师之前,能白养他们这么长时间?”
李星汉摇头咧嘴一笑:“不,完全不需要这么复杂,更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你们所收的学徒,只需要教会他们一门手艺就可以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