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明一代,统共十六位皇帝,若论哪个最勤政,恐怕非首尾二帝莫属。
大明开国大帝朱元璋,勤政当属第一。尤其是在胡惟庸案之后,废除了宰相之职更是大权独揽、乾纲独断。
若说朱元璋是雄才大略、精力过人,那崇祯皇帝朱由检就是内忧外患逼着他不得不勤勉非常。
崇祯五年五月十二,深夜的乾清宫,依旧灯火通明,崇祯帝还在埋头批阅御案上堆积如山的奏章。
已过午夜,崇祯帝那张年轻且清瘦的面庞上,倦怠神色不时流露出来。贴身伺候在一旁的司礼监秉笔太监曹化淳,忍不住出声劝道:“圣上,不如今日就早些歇息?”
崇祯头也不抬:“国事日艰,朕睡不着!”
“圣上,还是龙体要紧!”
看着眼前年仅二十二岁的崇祯,额头上居然就已经有了皱纹、鬓角边甚至已经有了丝丝霜白,从小看着崇祯长大的曹化淳,眼圈不由得微微发红。
“朕的身体要紧,国事更要紧。你若是倦了,就先下去歇着。”崇祯的朱笔在奏章上继续批阅,依旧不曾稍微抬头。
“圣上都还未曾歇息,老奴哪里敢歇着,就让老奴陪着圣上吧!”
“嗯,也好!”崇祯批阅完一本奏章,伸手又取过另外一本,翻开略微扫了一眼,不由得登时轻咦了一声。
却见奏章上所写:臣兵部右侍郎、宣大山西总督张宗衡;臣右佥都御史、大同巡抚张廷拱......联名奏捷于陛下曰:今有鞑靼铁木儿忽部兵犯大同杀胡堡......总旗李星汉领五十余新兵浴血奋战、誓死不退......杀胡堡游击方克俭亲领百余骑星夜驰援,里外夹攻大破鞑靼精骑!此战斩首鞑靼精骑三十二,敌酋百户阿古达木为李星汉亲手所斩......!
“大同镇居然又斩首鞑靼精锐三十余骑,还砍下了一个鞑子百户的脑袋!”崇祯年轻的面庞上登时浮现出兴奋的神色,忍不住拍案道:“好个李星汉、好个方克俭!居然如此英勇敢战。若我大明边军都如此二人一般,岂有女真鞑靼之祸!”
说到这里,崇祯微微一顿,疑惑道:“李星汉、方克俭,这二人名字怎生如此耳熟?”
崇祯日理万机,早已经忘了这两人的名字在哪里出现过。倒是他身旁的曹化淳不仅精通诗文书画,而且博闻强记、过耳不忘,连忙提醒道:“圣上还记得近两月之前,那为了解救被鞑靼掳去的亲人,不惜远逐塞北、趁夜从水底出击的那名壮士么?”
“原来是他!”崇祯登时想起来了,不由得赞叹道:“这才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居然再立大功!这李星汉当真悍勇如斯?”
“若真如捷报所言,这李星汉当是可造之材!”
早在信王府潜邸,曹化淳就是崇祯身边最亲信之人,却险些被魏忠贤所害,曾发配南京戴罪。崇祯登基之后,立即启用曹化淳,对他的信任无人能及。清算魏忠贤阉党、平反冤案两千多件,全部出自这曹化淳之手。
听到曹化淳所言,崇祯稍微一沉吟,提朱笔在奏章上批上几个字:“着兵部复勘核战功,若属实当从优厚奖,若存伪当严惩不贷!”
第二日,接到圣上的朱笔御批,兵部不敢怠慢,立刻派职方司主事孙启谦往大同府勘核战功。哪知孙启谦还没有出发,大同镇又有捷报送来,称鞑靼大举寇边,各地守备把总皆大有斩获,合计斩首四十级,其中还包括好几名鞑靼牌子头!
一事不烦二主,孙启谦顺道便将两桩战功一起查了。
......
李星汉当然不知道兵部已经派员来查,他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