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日,天公作美,天空万里无云,朝阳璀璨,一队差役一大早就赶到官驿,毕德胜穿戴一新,出了驿站,只见这队官差有轿夫两人,开道两人,回避牌子两幅,红伞绿扇各一,红黑帽皂隶各两人,巡捕四人,领头的是一位班头,班头见毕德胜出门,赶紧上前弯腰打了个千:“小的快班班头见过老父母”。
“起来吧,衙门里准备的怎么样了?”毕德胜连正眼都没看这个班头,发生问道。
“启禀老父母,县内大小文武,三班六房,以及十四位保正已经在县衙恭候”班头起身垂首答道,他口中的保正相当于后世的乡长,多由当地族老担任,负责维护基本治安,调解纠纷,配合官府征收皇粮国税,在有的地方,保正甚至能动用族刑,比如电视里常见的浸猪笼之类的,县官基本上也只会增一只眼闭一只眼,可以说也算得上是山大王。
“嗯”毕德胜轻哼一声,摆足了派头,提着下摆,上了官轿,临上轿时,毕德胜看到三位从京城一直护送他来的护军,拱了拱手“三位,一会儿我在勘合上盖了大印,几位就可以走了,一路上多亏了几位,高升,给每位军爷二百两银子”。
带头的那位蓝翎长打了个千,他见识过这位进士爷的手段,此时哪还敢像刚出京时那样摆谱“谢翰林公赏,他日翰林公返京,小的们再来讨喜”。
毕德胜笑着点点头坐上官轿,小厮高升站到轿边,武大,毕铁等侍卫腰别短刀前后左右站定,待毕德胜坐稳,前排开道差役甩了两个净街响鞭,执锣差役敲了三声锣,执水火棍,执回避牌子,执官牌的差役和轿夫一同走起。
两边聚集了不少看热闹的乡民,徐闻县已经多年没有县令,大家都是好奇不已,想来看看又是那个短命鬼敢到这地方上任,不过大多紧靠街边,不敢挡路。
中国古代的城市建设,大多根据《周礼·考工记》的设计思想进行布局,同时受风水理论影响。衙门是一方或一座城市的主宰,按照风水观念,衙署通常都位于城市中央,即所谓“正穴”之所在,穴是聚气的焦点,南向为正,居中为尊,有“居中而治”之意。故又有“衙门口朝南开”的俗谚。
徐闻县虽然由前明千户所扩建而成,可依旧秉承这一理念,衙门居中,南边为监狱,俗称南监,北边为县学,两衙中间有个小广场。
轿子在徐闻县县衙门前停定,今日是毕德胜上任之日,县内文武都要前来报道,第一是熟悉面孔,第二就是汇报情况,第三就是备询,官话叫做衙参,俗尘小站班。
衙署坐北朝南,大门前有一道照壁,画一只四脚兽,其名谐音“贪”,意思是警戒做官的不可贪婪。照壁稍后,东南两方,各有牌坊为东西辕门。
由辕门进来,正中是大门。大门有三个,一个正门,两个侧门,上面画有门神。门的上方有一个匾,写有“徐闻县”三个字。
正对着大门,隔开一个相当的距离,便是二门,也是三个。正门上有匾额,写“仪门”二字,取“有仪可象”的意思。
仪门之内是一个大天井,正中有一个牌坊,横额写着“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戒石铭。
天井的两旁便是书吏办公的地方,通常依吏、户、礼、兵、刑、工六房的次序分左右排列。
有的州县六房之外,再添出两三房,如承发房、粮房、仓房等。
如果还有空房间,便给差役们用。由牌坊直入,经过相当距离便是大堂。大堂中央是暖阁,暖阁当中横摆着公案和高背椅。公案前面垂着桌围,桌上放有砚台、笔架、签筒等常用办公品。
暖阁下的前面及左右两旁都有相当大的空间,右边放着一张小桌和凳子,是在问案时给书吏做笔录用的。左边有一只木架,上面放着一只大鼓,县官升堂退堂时都要鸣鼓。暖阁前的空间则是给当事人、证人跪着听审的。衙役也在此及左右两旁站着应役。
从大堂正中再入一道大门,便是二堂。大门之右陈设一磬,主官经此到大堂时,便有差役在此鸣磬。二堂中央的暖阁及暖阁上的公案等陈设,和大堂完全相同,但没有鼓。事实上公案及公案上陈设的签筒、笔架、砚台与右方高架所置印箱、诰轴,只有一套,经常摆在二堂暖阁上,主官在大堂问案,就移在大堂。从二堂后壁正中再入一门,便是三堂,这是主官家属所在的内宅。
毕德胜巡视一圈,祭拜了衙门神龛,取了官印,转而来到大堂,经过二门时,差役敲击铜磬,大堂鼓声急促响起,三班六房,保正,书吏,齐齐汇聚大堂前的天井,毕德胜进入暖阁,端坐于正大光明匾下,张思道及其他师爷,也跟在他身后,分列在官案左右。
高升此时,已经是毕德胜长随,漫步门前,朗声说道“堂内议事”,毕德胜听得出,这小子声音有些打颤,毕德胜没有前任交接,只需坐堂就是徐闻县的县令,就连毕德胜自己,也有些小激动。
先是六名快班皂隶进入大堂,分列两边,紧跟着,鲁宾元居左,周邦有居右,巡检,六房书办,驿丞,仓储,盐课大使,狱丞,捕头,班头,保正紧随左右,众人站定,齐齐跪下,参见毕德胜。
饶是毕德胜沉稳,可也有些飘飘然,怪不得这叫做小站班,和皇帝的大朝也差不多。
毕德胜扫了一圈堂下众人,和张思道对了个眼神,旁边的张思道却发声说道:“徐闻县内,怎能这么不知礼,堂堂典吏竟和八品训导平起平坐,按律,仗三十”张思道的声音不大,可堂内讶然,其他地方也有县令衙参是杖责小吏的,俗尘杀威棒,乃是立威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