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郡。
最初,建于始皇五年,公元前242年。
当时,统一中国秦王朝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于是,将原属魏国之地,包括河北大名府、山东东昌府、及长清县以西一带地区划分为东郡。西汉时期,其治所在濮阳县(河南濮阳),辖地有了改变,在如今河南省南部仆阳县及山东省东西部一带地区。东汉时,治所为武阳,西晋时废黜了东郡,东晋的时候又复制,在如今滑县东部。
大隋初期,天下为州县,县以上乃是州,没有郡,自然也就没有东郡这地名,直到当今登基,改州县为郡县,方有了东郡。
东郡的治所便是滑台。
滑台相传为上古时期滑氏所建。
起初,只是一座堡垒,后人以此筑城,慢慢扩展开来成为了一座城池,如此,方有了滑台。由于滑台地处南北交通要道,汉末以来,皆是军事要冲之地,北魏时,滑台与金墉关﹑虎牢关﹑碻磝并称为河南四镇,乃是洛阳东面的四道关卡。到了南燕时期,慕容德曾经在此建都。
能够作为一国之都,即便只是割据一方的短命政权,无论如何,滑台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如今,滑台作为东郡的治所,不仅是军事要冲之地,且是南北商货物资集散之地。
在其北面有白马渡口,从黄河以北的客商经白马而来,大多会在滑台停留,从东面齐郡等地来的客商走东郡一线,也要在滑台歇息……如此,原本作为军事要冲之地的滑台,其热闹程度并不比西面的荥阳差。
虽然,天下汹汹,流民四起,全国各地很多地方的交通都已经被盗贼所截断,河北、山东等地尤为严重。不过,在东都洛阳附近却还算清平,即便也有盗贼劫掠,也不过是单雄信之类的黑道匪徒,以及瓦岗山中的小股蟊贼。像河北、山东那样动辄就是上万人的武装匪徒却不多见,因此,滑台的市面仍然显得繁华。
然而,在明眼人看来,这不过是最后的热闹罢了!
隋朝、包括原本历史上的唐朝,其城市的建筑都有规律可寻,大致为四方形,以东西、南北两条贯穿全城的大道相通,将城市分为了好几个坊。每到夜晚,坊门便会下锁紧闭,这段时间即为宵禁,除了巡夜的士卒和打更的更夫之外,闲人不许在坊间或坊外行走,一直到清晨坊门打开之后,宵禁方才解除。
每个坊的功能并不相同。
有的坊是商铺云集之处,也就是坊市,像东都洛阳便有好几个坊市,乃是人们游玩买卖的场所,天津桥附近的花月坊尤其著名。滑台作为东郡治所,曾经的一国之都,有着东西两市,东市多为商铺,商铺大多由本地人经营,西市则是流动客商居多,不管是东市还是西市,皆热闹无比。
除了商用的坊市之外,还有大量民居。
不管在哪个朝代,都有阶级划分,都有地位高下之别,大隋朝自然也不会例外。在滑台,位于城西的坊,在里面居住的大多为贩夫走卒、市井小民,建筑就比较凌乱,污水横流,小巷众多,肮脏无比,噪杂无比。在城市的东面,则是豪富之家的居所,建筑多为占地数亩的深宅大院,雕梁画栋,甚是华美。坊间的街巷也是异常宽敞,虽然,就算是大白天也没有几个行人,大多数时候都是空荡荡的,不过,一旦出现行人,往往就是成群结队,在街巷上疾驰过的乃是一辆辆装饰华美的马车,一些下人装扮模样的家伙则扑哧地喘着粗气跟在马车后面一路小跑。
在这片区域,安乐坊尤为特别。
东郡的地方豪强,除了在城外有着连绵的坞堡,大片的田地之外,在郡城滑台自然也有居所。然而,不管多么霸道的豪强,若是没有显赫的家声,皆不能在安乐坊占有一席之地。安乐坊,乃是世家大族聚居之地。在这里,你家的族谱若是不能推算到春秋战国之时,若是族谱中没有几个名垂青史之人,你都不好意思和邻居打招呼。
大隋建国以来,废弃了将士族和寒门之间拉开鸿沟的九品中正制。
然而,九品中正制流传了如此之久,大隋建国却只有区区二三十年,想要让门户之见烟消云散自然是不可能的。
家族的血统、家族的历史、家族的声望仍然是人们衡量一切的标准。
安乐坊便是一个标准,能在安乐坊里居住的皆是流传了数百年的世家大族,最起码也当得上郡望之名,就算如今不是什么显赫家族,至少上几代也出过许多名人才行。也许,居住在里面的某些家族未免有单家或是徐家那样有钱有势,然而,在那些人眼中,徐家也好,单家也好不过是暴发户罢了,根本不会被他们放在眼里。
奇怪的是,即便是单雄信这样桀骜不逊的人物,也默认了这种阶级的存在。
他几乎从来不涉足安乐坊,便是害怕遇见那些鄙夷的目光。这也是他想要当官,当大官的原因,只有成为官宦世家,才有可能让单家通过几十年的积累,日后才能在安乐坊占有一席之地。
世道如此,也怪不得单雄信。
毕竟,不是谁都像薛斐那样是穿越来的,不是谁都会像他那样视血统、名望、家世为粪土。
在安乐坊的深处有一条小巷,小巷名为桂花巷,整个桂花巷只有一户人家,那户人家的朱漆大门便开在桂花巷的巷尾。大门的上方挂着一张黑色底子的横匾,匾上只写着两个烫金大字,郑府。
两三个月前,这户人家的横匾上写着的乃是张府,大门也是普通的黑色木门,不是现在这样的朱红大门。
在东郡,张家也算是富贵过,张氏的先祖曾经做过北齐的大官,乃是一州的刺史。和单雄信的先祖不同,张家的血统保持得非常纯粹,没有夹杂半点胡人血统,即便是给胡人的朝廷当官,族人仍然保持着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
大隋统一天下之后,张家也就没落了。
所谓没落,指的是三代以内张家都没人出仕,然而,张家在东郡的名望却并不低。张家的家主张文德乃是饱读诗书的大儒,尤善论语,每年一次的登坛讲学,都有许多士子前来听他讲经。就连出身太原王的大儒王通也曾经登门拜访,一夕之谈之后,王通曾喟然长叹,说是论语一学,他不如张文德多也!
因此,即便三代以来张家都未曾有人出仕为官,张家仍然独占着杏花巷,对此有所怨言的家族却也不多。
然而,三个月前,这府邸却换了主人。
郑府。
没有人知道其中发生了什么,只晓得一夜之间这府邸便换了主人,多了许多陌生的下人,原本的主人张家则退出了滑台,返回了老家白马。到底是怎么回事?不管是有能力、还是没有能力的家族都在派人四处打探,他们得到的消息有很多,然而,却都自相矛盾。唯一能够确定的是,这府邸已经归了荥阳郑家所有,消息灵通一点的势力了解得更为深一些,晓得这府邸的主人乃是荥阳郑偏房安远堂的人。
没有人站出来替张家打抱不平。
毕竟,就连张文德本人也没有说什么,既然张家的人都做了缩头乌龟,其他人自然没有两肋插刀的义务。
何况,谁知道张家和郑家人私底下会有什么交易?
大隋的一般老百姓对荥阳郑是怎样的家族或许不怎么了解,他们只会认为那家人很有钱、很有势力……然而,那些流传了数百年的豪门家族却非常清楚荥阳郑的底子,若非走投无路,若非万不得已,没人愿意与其相斗。
山东的七姓十家,那是连已故的文帝杨坚也心存忌惮的庞然大物啊!
隋文帝杨坚之所以开科取士,之所以改变选拔官员的途径,便是想要限制这些世家大族的力量,不然,到头来虽然是姓杨的坐天下,治理天下的却都是那七姓之人。因此,文帝杨坚更为重视关西将门,毕竟,他就是靠着关西将门打下的江山。虽然,关西的门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