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府,“为王府有者什七,军屯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在河南,有一半的土地归各王府所有。土地基本为身份性地主所有,而每个地方的税额是不变的,达官贵人减免的赋役,都要由越来越少的自耕农来承担,造成大量自耕农破产,形成极为恶性的循环。在社会资源大规模集中之后,若想分一杯羹,就只能成为这些达官贵人的农奴或帮闲打手,否则就只能作流民了。
【1】周洪谟说原杰调查所得
越近山东,流民越多。王进贤发现流民中有一些人非常特殊,他们头戴红巾,每天都会焚香拜日。【1】陈继儒几个人都不了解。要说还是卢国仕走的地方多,见多识广。经他解释才知道,这些人是闻香教。据卢国仕介绍,由于前几年灾害闹得厉害,流民队伍大幅增加。闻香教等邪教在其中大肆发展队伍,比如什么大乘教、东大乘教、大乘弘通教、弘封教、大成教,善友会、弘阳教、无为教、清净门(俗名清茶门)、白阳教、白羊教、归一教等等,不一而足。那些头戴红巾、焚香拜日的都是邪教教徒,而他们的目的地则是“石佛口”。至于石佛口具体什么样,连卢国仕都不知道了。王进贤倒是动了好奇心,要不是公务在身,还真想去看一看。
要说回到明朝,做事最为痛苦的事情是什么,不是信息不畅、不是工业落后、不是生活困苦。追根溯源,答案只有一个:人才。不是科学技术发明,不是战争的谋略和手段,不是无穷无尽的财宝,而是人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才是王进贤最为需要的,也是社会进步最为需要的。王进贤嘱咐贾大岭一路上多挑一些身体精壮、老实巴交的汉子随着一起赴成山。但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贾大岭竟然挑了一批地痞无赖,成天呼朋唤友,花天酒地。虽然谈不上凶狠好事,花费巨大,但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油腔滑调却是免不了的。王进贤要找这些人不是带他们山东数日游的,也不是带他们狐假虎威作威作福的,而是要带他们真刀真枪到战场上搏杀的。
自明朝以降,兵书的主要内容渐渐由谋略转为练兵,由尚空谈转为利实战。在明朝,无论士农工商,但凡有点文化的,都爱谈兵,兵书之多,数不胜数,其中不乏空谈迂阔之作,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多没有流传下来。但是凡是有一点积极影响的,莫不重视选兵,这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一直到清末,曾国藩、李鸿章未能脱离其宗旨。
王进贤想:也怪我这些天和卢国仕走的太近,忽略了和贾大岭的交流。于是便拿了一本《练兵实纪》交给贾大岭,嘱咐他要好好学习。那些人只好就地遣散,而且还发了一笔回家费。居然还有一个叫周道明【2】的赖着不走,他自称是锦衣卫,是奉命来监视副千户王进贤的。并且提出要求:只要每月给30两银子,他就对天言好事,有什么问题睁一眼闭一眼。对此,王进贤等人商议了一下,毫无办法。一时也无法查验他的真伪,只好暂时答应下来。王进贤也想过找个机会把他干掉,只要假装不是自己人干的,即使他真的是锦衣卫,也只好算他因公殉职。但是很快,这个周道明展示了他的作用。进入山东以来,王进贤开始四处拜码头,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比如山东都司庄莅民是一定要去拜会报道的,什么山东海防副使、山东布政司海防道什么的,也都不免溜一圈。这个周道明,对于安家立业这类正经事一窍不通,但是对于该去拜会谁,拜会他有什么好处,该送多少仪金却搞得门清。算起来省的银子也超过30两了。王进贤就放弃了干掉他的念头,留着吧,也算个富有时代烙印的人才吧。
【1】焚香拜日不是闻香教的礼仪,但是红巾、拜日、焚香都是秘密教门的常用礼仪,闻香教本是白莲一门,因此在起义后也是头戴红巾的,这对于朱明王朝实在是莫大的讽刺。在这里借用一下其他教门焚香拜日的礼仪。
【2】《神宗实录》:流棍周道明等诈官伪旨,骚扰驿递,夹带私盐,拒捕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