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p*{:-:-;t:;}.ntp;n;}</>
东吴又从建业派出唐咨和王祚领兵五万前来救援,驻军在寿春正东。
九路人马,数十万大军汇集淮南。魏军王戎在南,州泰在北,石苞在西,许仪在东,王基各部则四散在各处要隘,形成包围圈,司马昭和钟会在西北立下中军帐,督战调度。诸葛诞、文钦被困在寿春城中,外部东吴援军文鸯在南,唐咨在东。各方虎视眈眈,大战一触即发。
考虑到寿春沟宽城高,城内士兵同仇敌忾,斗志高涨,又有文鸯、唐咨部队在外牵制,魏军不敢贸然攻城,司马昭与众将紧急协商破敌之策。
王基道:“诸葛诞率数万之众在寿春,加上文钦的人马,城中军士远超过十万,加上百姓少说也有二十万人。寿春粮草再多,这么多人口马匹,绝撑不过一个月。我军只需围而不攻,一月之后,诸葛诞自会出城投降。”
石苞道:“王将军所言不错,只是每年三月到四月之间,淮南多雨,寿春东南两面多发洪水。到时候我军无处扎营,如果放开包围圈,只能任由叛军从东南逃出投奔东吴。况且又有文鸯和唐咨部队不断袭扰,一旦他们两路人马合并从一方猛攻,与城内叛军配合夹击,我军将难以抵挡。依我看,应当及早攻城,一举拿下寿春,擒了诸葛诞和文钦,东吴人马自会散去。”
司马昭道:“石将军所言有理,只是强攻寿春,绝非易事。当初毌丘俭、文钦叛乱寿春令我大哥命丧于此,我欲报此仇,不可操之过急。”
钟会道:“三四月份淮南并非总是多雨,据我所知,每四年中有一年冬天很少落雪,次年春天则雨水稀少。根据去年冬淮河一带降雪的情况,今春正是干旱之际,雨季最早也要到四月半以后才会到来。我赞成王基将军的计策,围而不攻,乃是上策。”
王戎道:“诸葛诞勇猛有余,谋略不足,自然不可强攻。他曾经告发文钦、毌丘俭反叛,并出兵作为主力平叛。诸葛诞和文钦素有这样的过节,前日又下令将文鸯、文虎兄弟阻在寿春城外,文钦必然心中更加记恨。我们在合适的时候离间二人反目,则寿春不攻自破,文鸯兄弟也是囊中之物。”
司马昭道:“王戎将军所言正合我意。只是这文鸯有万夫不当之勇,王将军需小心防范。”众将领命而去。
文鸯和朱异商量对策,两人一致认为从寿春东侧进攻最为有利,因为向东可以汇合唐咨的部队,而且东边的一路魏军统帅许仪有勇无谋,更容易攻破防线,接应城内人马突围。于是文鸯命军士从南面佯攻,跟王戎战了十几个回合就故意卖个破绽,让王戎挑破了披风,拨马就向东逃去,手下士兵都跟着逃跑。其实王戎早就料到文鸯的企图,他联络了州泰和王基各派出一队人马埋伏在寿春东南的要道,待文鸯到时进行截杀。文鸯兄弟和朱异奋力拼杀,闯过了这两队人马的围堵。刚要撒开马蹄抓紧向东汇合唐咨,只见前方树林中又杀出一队人马,为首的正是许仪。
许仪大喊一声:“小子纳命来!”抡刀直取文鸯。二人激战三十余合不分胜负。
文鸯看林中尘土飞扬,旌旗摇动,担心许仪大队人马埋伏在里面,只得且战且退。待退回到营地一看,营内的大旗已经换了,原来王戎已经占了大本营。文鸯兄弟和朱异只能向东南撤退,直到两国边境才重新下寨扎营。
诸葛诞和文钦在寿春城上看到文鸯部队被击退,而唐咨那边多次进攻都不见成效。二人心急如焚,招来众将领商量对策。
文钦道:“司马昭采取围而不攻的战术,我军宜立刻突围,跟东南方向援军内外夹击,定能成功脱困。”
诸葛诞道:“文将军能不计前嫌仗义相救,在下不胜感激。只是在此重兵围困之时贸然出击,乃是自犯险境,胜算很低。文将军,你我不能为了个人进退而置将士们的性命于不顾啊!”
文钦听罢很不高兴,在一旁并不答话。诸葛诞接着说道:“司马昭意在围而不攻,等我城中粮断出城受降。不过,他不知道淮南春季多雨,而他的所有营地都在平坦低洼之处。我军只需再等几日,雨季一到,定让他大军变成鱼虾!”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