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连欣远被那青袍人救走,因他之前已受了葛无扉势大力沉的一掌,不久便昏睡过去。
当他醒来时,已在一艘小船之上。
连欣远坐起来,左右张望。
一名渔夫打扮的人掀开右边的门帘走进来,用古怪的口音说道:“你醒了,这有些吃的,你先尝尝。”
渔夫将一个圆形盘子放在连欣远面前,上面有几式糕点。
连欣远道:“多谢。”
他想了想,问道:“敢问小哥,这是在哪啊?”
渔夫却仿佛没听到一般,并未回答,转身掀起门帘出去了。
连欣远本无饿意,但见了糕点,突然听到肚子“咕咕”叫了两声。
他拿起糕点,吃了一口,觉得味道还不错,便几下就把一盘的糕点都吃完了。
他摸着肚子,虽然没完全吃饱,但已不像之前那般饥饿。
他摇摇晃晃地站起来,掀开左边的门帘,走出了船舱。
只见天水一线,夕阳斜下,余晖照在船头,真是无限美景。
那青袍人立在船头,听见连欣远的脚步声,并未回头,只是淡然道:“你醒了。”
连欣远“嗯”了一声,道:“前辈,那日相救之恩,在下还未言谢。”
青袍人笑道:“北少林南武当,主持武林正义,江湖上向来极为敬仰,武当门人有难,自当相援。”
连欣远心中有疑。
我未穿武当派服饰,他如何得知我是武当门人。
是了,以他的身手,必然见识渊博,我使招时所用的武当武功他自然能看出。
连欣远道:“晚辈惭愧。”
青袍人又道:“那锦衣卫高手使的刀法虽然繁复多变,但明显有少林达摩刀法的刀意,又间杂有四川真佛寺棍法的痕迹。想他的授业祖师必然与这两派有极深的渊源。”
他停顿片刻后道:“百余年前,少林高僧隐悔禅师与方丈隐鸣禅师起初有些分歧,隐悔禅师认为有一些只传少林弟子的功夫在北宋时便已流传出寺,传至当日,其中几门颇为厉害的功夫为几名西域高手所精,尤其以昆邈上人所习为精。隐悔禅师所意是要对这几门功夫进行改动。当时隐悔禅师尚有师兄弟五人,每人都武功甚高。而隐悔禅师自己在六位师兄弟中武功最高,当年他四十有七,却已精通少林多门高深武功。方丈隐鸣禅师则认为那些功夫流传之日已久,况且连昆邈上人在内的几位西域高手只会招式,并无少林内功的根基,所以无需改动,加上先祖所遗之武功怎能随意改动。
两人初时只是互相商讨,到得后来,却争论得面红耳赤。隐悔禅师本于师父当年将方丈之位传于师兄颇有怨言,只是多年来已渐渐淡去。两位大师争到怒处,难免旧事重提,师兄弟的矛盾更是激化。两位大师一怒之下大打出手。只用了十余招方丈隐鸣禅师便身受师弟隐悔禅师两记重拳,身受重伤,几位师兄弟闻讯后赶来相劝,方救了方丈一命。事后隐悔禅师哀叹自己遁入佛门多年,依然未改年轻时争强好胜的性子,深感对师兄不住,当晚耗费功力彻夜为方丈师兄运功疗伤。次日一早,隐悔禅师便收拾行李带了几名亲传弟子离开少林,远赴四川。
在四川他结识了真佛寺主持无怨大师。无怨大师对少林寺隐悔禅师的大名早有耳闻,本就有意结交。隐悔禅师心想,若要在四川久居,与无怨大师见面也无妨,但怎料两人初次见面,便相谈甚欢,两月之后便结为生死之交。真佛寺位于四川真佛山上,本是一座小寺庙,真佛寺历代主持武功平庸,但隐悔禅师看了无怨大师拿来的真佛寺武功图谱后,详加指点,一一指出真佛寺棍法的破绽所在并加以修改。隐悔禅师不久后更发现真佛寺一名三代弟子虽然武功平平,但悟性极佳,便力劝无怨大师将其收为入室弟子,更将自己的平生所学倾囊相授,但对少林寺只传少林弟子的精妙功夫却只字不提。
隐悔禅师对打伤方丈师兄远走四川一事一直心有芥蒂,于六十三岁那年圆寂在四川,那名弟子当时已是真佛寺的顶尖高手,但因其所学杂有少林武功,无怨大师并未打算将主持之位传于他。那弟子在为隐悔禅师守灵三年后离开四川,不知去了何地。数年之后,江湖中出现一名使刀的大高手,因他的刀法霸气十足,加之传闻他出自佛门,江湖人称他‘霸道和尚’。”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