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局势瞬息万变,犹在两军陷入胶着状态,前一日秦军占据了优势,后一日便被楚军逼退了回去,两军正式形成了一场拉锯战。
不过,这种局势在王家军率领了近百万大军压近夷陵,秦军一下增加了近百万大军,双方的局势立刻发生了逆转。楚军不得不紧闭城门,不敢出战,暗中却是筹集兵力,东凑西凑凑了数十万大军。
虽是如此,楚军的兵力仍旧远不及秦军。毕竟秦军在入关之前灭杀了楚军不计其数,将楚军边境的所有部署全都打散,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聚集大军。而且,凑齐了几十万大军也是散兵游勇,有很大的问题。
于是,大将军蒙挚趁机强行攻城,逼的楚军一退再退。而又一日之后,白仁道与其兄白仁广各自率领五十万大军,秦军的兵力一下达到了两百五十万之重,兵力达到了楚军的两倍。虽是未攻,却已经把楚军吓退百里之外。
蒙挚也是一鼓作气,亲率两百五十万大军紧咬着楚军不放,一路攻城略地,打的楚军毫无还手之力,一度将楚军逼到了夷陵最后一城。而在这座城后,便是楚国的帝都郢都,若是再退便退到了郢都。
郢都乃是楚国的帝都,传承了上万载,整个一国的意志全部凝聚于此。经过万载的复兴,这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一国的龙脉之气尤为壮大。若是郢都被攻破,到时龙脉之气溃散,也就意味着楚国灭亡。
纵然朝廷在其他地方重立新权,也很难再摆脱落败的局面。郢都就是楚国所有子民的信念,郢都被迫,一国的信念也就溃散。一国没有了所有子民的信念支持,国将不国,彻底灭亡也只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后退一步就意味灭亡,楚国的大军不能再退,即便是战死也要将秦军拒于一城之外。于是两方再次发生了一场大决战,这一战打的真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尸体堆积成山,流血汇聚成河,楚军在付出巨大的代价挡住了秦军。
而在一日之后,楚国上将军李牧终于率领百万大军赶到夷陵。来时连新任楚皇都没有觐见,直接在加固城池,安营扎寨,没有丝毫进攻反扑的意向。就像夫妻俩吵架,楚军任秦军张牙舞爪都闭门不战。
不得不说,上将军李牧确实是难得一见的将才。他十分清楚楚国的劣势,秦国的优势,但他也很清楚楚国的优势,秦国的劣势。面对着士气如虹的秦军,楚军根本无法与之一战,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一个字——拖!
秦军从数百万里之外的秦国进攻楚国,战线拉的太长,又是在异地作战,根本不可能长时间与楚国战斗,越是拖下去越是对秦军不利。
大将军蒙挚自然十分清楚这一点,甚至知道拉锯战一旦形成,秦军再无覆灭楚国的机会。于是齐聚两百五十万大军对楚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但在上将军李牧完美的防御之下,接连失利,最后不得不放弃强攻的方法。
又半月后,秦军在连连强攻无果的情况下,不得不考虑其他的方法。于是一些阴谋诡计连连登场,其中采用了诸多迂回之策奇袭郢都,又是耗费了整整半月的时间,但取得的效果实在是少的可怜。
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连连失利,秦军的士气低迷到了极点,大将军蒙挚不得不考虑退回去。若是再战下去,非但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长,反倒让楚军抓住反扑的机会,大军退回去修养才是眼下最重要的事情。
于是,在秦国对楚国发动战争近两个月的时间之后,秦国与楚国彻底形成了拉锯战。两国以夷陵最后一城荆楚为界,相互对垒。秦楚之间的大战到了这个时候也算是告一段落,因为秦国很难在短时间内覆灭楚国。
借此机会,楚国开始召集那些被打散的散兵,同时向天下征兵,此外,朝廷向阴阳教发起求助,希望能够派遣精英弟子,助他们摆脱眼下的困境。
三路齐发,整个楚国都被动员了起来。
……
“如今,秦国大军威逼郢都,只差荆楚一地,铁骑便能踏破郢都大门。身为楚国子民,自当为楚国挺身而出!”
某家客栈,一名青年声情激愤,慷慨呈词让的周围坐着的一众青年心中激动,恨不得这个时候冲上去上阵杀敌。
“哼,不知所谓!”
就在这是,那坐在窗户口年纪稍微偏大的中年冷声说道:“秦国在荆楚布下了两百五十万大军,而楚国不过只有两百万兵力。这些兵力除了上将军李牧的百万大军,其他的都是零时凑出来的,如何与秦国的虎狼之师相抗?”
“再者,即便是上战场,以你们这些实力不过武师的小小武者,冲上去也只有送死的份,连个浪花都翻不起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