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这个东西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它原本是:我生意好,但是我没钱扩大生产,可我又是强迫症,不扩大生产我憋得慌,所以我愿意让出一部分未来的利益,找人出钱和我一起做买卖,这样大家一起赚,把蛋糕做大。然后因为种种原因,持股人需要将手中的股份变现,有钱人想要当包租公包租婆,于是便有了股市。
当数据模板小的时候,其数据不具有代表性,但是到了现在这个信息化时代,股市都是用亿来作为基本单位,其数据便已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了。
不过在中国,至少是在中国,这东西就是个赌博市场,买涨买跌玩的就是心跳,否则也不会出现牛市八成股民亏本,熊市九城股民亏本的情况了。
抛开中国这个特例不谈,无论是美国纳斯达克还是道琼斯,其运行规则都是遵照一定市场规律而行的。假设某公司今天开盘每股100美元,在这一天内,他有可能一天内最多下行至95美元,也有可能在一天内上升至105美元,最后收盘之时还是100美元,这就是所谓的每日走势,而一般稳健的大型投资基金,都不会在一天的价格波动中进行频繁操作,因为这种风险是不可预期的,有可能一天内最低只下跌到95美元,也有可能直接跌到80美元去,那么在95美元买入就显得毫无意义。大型投资基金的收益模式一般常见于长期持有财政健康企业的股票,每期定时收取股权分红收益。
如此一来收益确实稳定,每期的收益都是可以预期的,相对的,自然也就不可能产生一夜暴富的情况。
与之对应的,则是激进的对冲基金,通过人为搅动股市运行状态,强制制造出股市波动,从而获得利益,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收益高,周期短,干一票可以休息好几年,不过缺点也很明显,本钱必须足够大,因为这属于以本伤人的类型,本身的资金如果拼不过对手,就像东南亚即融危机那次,面对有着雄厚外汇储备的大陆政府,国际炒家们在香港铩羽而归。
除了这两种常见的,一般人也玩不起的稳赚不赔的手段以外,李寒云自己用数学模型也构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运行规则。大体上就是设定一条线,假设某公司的均价是100美元,到了95我就买,到了105我就卖,如果跌破95我就补仓降低入手均价,同时也拉低出手上限,一天之内可能会频繁交易多次,而且不仅仅盯着一支两支股票看。至于如何选择哪只股票进行操作,那则是另外一套数学模型。
通过这套看起来似乎挺简单的操作手段,去税之后大约能做到平均每两天一个周期,每个周期百分之三的利润。百分之三的利润看起来不多,对吧?但别忘了,这种计算方法类似于高利贷的利滚利,滚上一年就能翻个四千倍出来,投一万进去,一年后出来就是四千万,再用一下资本主义的金融衍生产品,例如资金杠杆,一年少说能套四五个亿出来。邓爷爷曾经说过,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这种投入产出比简直就是资本家梦寐以求的东西,做实业每年辛辛苦苦也就几个点,甚至还会亏,也难怪好多人都学美国人那样关了厂子去玩金融。
事实上,嗯……金融也确实很赚钱,一个纯数字的游戏而已,比的只是人的智力,而不是现实基础,只要自觉智力过人,都可以投入到这一场数字游戏之中。但是不要忘了,一切金融的基础都起源于实业,没有实业支持的金融那只是空中楼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各种股票神话,其实就和传销一样,深陷进去的人都希望把这个金融泡沫尽可能的吹大,但当这个泡沫吹不下去的时候,只需要轻轻“波”的一下,整个就会轰然崩塌,赚到钱的人固然可以去潇洒,那些企图从泡沫中发财的人注定面临人生转折。
办妥海外公司的相关事宜时,西安不知不觉已经进入了冬季,平日里有说有笑的寝室也渐渐陷入了沉寂,相比那些学渣寝室,321室的众人都开始为期末考试做起了准备。
由于个人喜好问题,或者说高等文明对低等文明的偏见问题,李寒云平日里上课并不怎么上心,尤其是对人文类科目,而这科目不过还不行,所以临近期末了,他也只能乖乖正坐在床上啃邓论。
忽然间,一页纸绕过书页呈在他的面前,抬头一看,又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