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许昌城下一阵马蹄声响,陶应驾马缓缓从阵中驶出。昔日的兄弟,今日的敌人。北地两大枭雄,终于走到了这最后一步。两人就这样互相望着,谁也没有开口说话。时间仿佛在这一颗停滞了,千军万马之中显得格外的寂静。这气氛一直僵持了约有一刻钟,城楼上的曹昂终于缓缓开口言道:“今时今日,你我两军已经没有再继续打下去的必要了。大将军陶应,我曹昂今日愿降。”这几句话简短而又明了,不过在两军阵中却无一人不听的清清楚楚。
紧接着便是陶军异口同声地长呼了一口气,仿佛在感叹这场胜利的来之不易。所有曹军不知道在谁的带领下,齐刷刷地向着曹昂方向跪倒。“丞相。”曹昂听了众人的呼喊,眼睛一闭不为所动。接着又睁开眼睛慢慢的说道:“大家都起来吧,你们都尽力了。不过天意如此,我等也不能逆天而行。”说罢转身走下了城楼,半响之后,许昌城楼缓缓打开。曹昂手捧着中州的印绶,从里面大踏步的走出。此时他已经脱去了战甲,身着长袍,投降之意甚诚。
陶应努力掩饰着脸上的笑意,快步上前去接着曹昂。曹昂来到陶应面前三步之处,双腿前屈就要跪下。陶应一把抢上前去扶起曹昂,笑道:“师兄万万不可,真折杀小弟了。”曹昂苦笑着摇了摇头,道:“败军之将,向你叩首原也应该。”陶应笑道:“以前我们是敌人,很多事都没得选择。现在你我又是兄弟了,就不用讲究这么多了。实话说,自从当年在徐州一别,师弟就一直渴望着和师兄再一次把酒言欢。好不容易到了今天,这愿望又可以实现了。”
曹昂只是摇头苦笑,却并不说话。良久方才拉着陶应的手说道:“我曹昂愿以一人姓性命,换的河南之地百万民众的性命,未甚钧意如何?”陶应摇头苦笑,道:“师兄啊,你对我莫不是误会太深?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我也不可能杀你啊。”曹昂难得一见的微微一笑,道:“我在北方雄踞了这么多年,你就不怕我起二心?”陶应微微一笑,道:“往日正面争夺你对我都是多有容让,何况到了今日。退一万步说,就算我真的以后着了你的道,我也心甘情愿。”
曹昂笑着点了点头,陶应接着道:“我已经答应了你的两位母亲,保全曹氏的一切。你不必拿话来试我,我不吃这一套。”曹昂点头道:“既如此,那就多谢了。”说罢身体让在一边,迎接陶应入城。陶应回过头来不经意的看了一眼徐庶,接着带着马超在曹昂的带领下,率先进入了许昌城。身后的士兵在徐庶等人的指挥下,也是有条不紊的进入了许昌城。自董卓之乱开始,华北大地的战火已经燃了十余年。而今天陶应踏入许昌城,标志着华北大地再次统一在一起。
当天夜里,曹昂将所有的权力都交了出来,包括那块丞相的印绶。本来陶应觉得丞相不过是一个虚名,就让曹昂继续任职也无所谓。可是徐庶司马懿等人都在一旁连使眼色,示意他不可如此。陶应无奈之下,只得一番推诿之后收下了丞相印绶。又在言语上对曹仁夏侯惇等曹氏元老一阵安抚之后,才让他们下去休息。做好这一切之后,陶应把贾诩,徐庶,司马懿三人召集在一起,连夜商讨下一步该怎么办。毕竟曹昂投降,陶军实力暴涨的同时,很多问题也要妥善处理的。
首先是中州各州县的安抚问题,贾诩在几日前已经从长安调回了钟繇,在配和中原的刘晔华歆,安抚中州诸郡应该没什么大问题了。不过要说起来,能发挥最大的作用的人,当然还是荀彧。不过贾诩派过去长安的人,好话说了一大筐,甚至还请天子下了诏书,荀彧这老头都还是不为所动。就是不肯前来中原,要在长安陪着天子。面对这种情况,饶是贾诩再是多智,那也无可奈何。在听完了贾诩的汇报之后,陶应笑道:“没事,他不来刘晔他们几个也差不多可以了。”
说罢又想了想,道:“其实这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荀彧不听天子号令,说明他心里对于天子已经没那么忠心了。只要他心里有了一点松动,我们就有机可趁。好了,先不去管这个老顽固了,我们以后还有的是时间和他去耗。现在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