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大公知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东林党的人一个也没有杀,东林党在朝的官员一个也没有贬,他只是用自己穿越之前的职业知识来把这帮知识分子架在火上烤。
没魂穿之前的魏忠贤是个市井流氓,会雇佣社会上的人围着那帮东林党高管的府邸骂。而有文化的楚大公知,开始引导人民群众自发的去骂,这就是有文化的流氓对社会舆论的控制。
谣言这东西可以用,用得爽,但对付东林党为代表的士林阶层知识分子,不能把所有希望都放在这种不能见光的事物上。
“真正决定胜负的关键力量,必须是能够放在阳光下的。”菊座这样对主持舆论战的楚流香和周黛玉说道。“我们开始办报纸吧,这样可以让朝廷的声音发出去,不至于被那些东林党人刻意的曲解。”
于是,跨位面事务所终于开始了穿越古代YY小说里文官路线的经典大杀器——办报纸。
报纸(s)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复制黏贴自度娘百科。
在一些文青情结很重的穿越小说里,你不能不办报纸,这是为了启发民智,传播新思想,推动历史进程。然而菊座这个位面历史学的专家经过查看穿越者案例,发现那帮穿越到古代办报纸的全部都杯具了,其原因在于古代坑爹的印刷术。
活字印刷,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啊,高大上有木有,印个报纸还不容易。
勇敢的骚年啊,你图样了,这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让我们先看一下报纸发展的历史吧。
《邸报》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西方有不少有认为最早的报纸是罗马帝国凯撒大帝在公元前59年所创建的《每日纪闻》,这是一种传递紧急军情的官报,但是这种报纸的寿命不长,不久就停办了。就办报年代而言,我国的《邸报》出现在西汉初年公元前二世纪左右,比罗马帝国的《每日纪闻》大约要早一个世纪。
自汉、唐、宋、元、明直到清代,《邸报》的名称虽屡有改变,但发行却一直没有中断过,其性质和内容也没有多大变动。随着造纸的发明和发展,东汉年间,我国用植物纤维造了纸,《邸报》已用纸来抄写,从而使《邸报》得到进一步发展,更便于发行和传递。到了唐代,由于驿道的改善,《邸报》的传送就更快了。
据历史记载,汉代的郡国和唐代的藩镇,都曾在京师设“邸”,其作用相当于现今的驻京新闻机构,重在传达朝政消息,凡皇帝谕旨、臣僚奏议以及有关官员任免调迁等都是邸吏们所需收集抄录的内容。“邸报”最初是由朝廷内部传抄,后遂张贴于宫门,公诸传抄,故又称“宫门抄”“辕门抄”,这实际上就是最早的一种新闻发布方式。
唐玄宗时(公元713年到755年)《邸报》又称《开元杂报》,采用雕版印刷。记载着某日京僚行大射礼于安福楼南。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某日皇帝自东封还,赏赐有差等等,已成全国新闻刊物了。
宋代,出现了专门抄录邸报以售卖的牟利商人。官员们为求省事,都乐于花些钱去购买。大概后来由于花钱即能购到,无须再去缮抄。宋朝《邸报》的发行时间趋向固定,明代设立专门出《邸报》的通政司,专门管理《邸报》的出版发行。
宋代的邸报是否印刷,没有明确的记载,也缺乏留存下来的实物作为佐证。但至少有一部分邸报或邸报中的一部分材料是用雕版印刷的。邸报的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现存的宋代文献资料中,保存了不少有关这些人读报情况的记载。
到了明末崇祯年间,《邸报》从手抄或木刻印刷改为活字印刷,规模也就更大了。
这些官方的邸报编订后,经由驿递“传之四方”。驿递的方式分为步递、马递、急脚递、水运递等几种。后来,为适应国防上的需要,又创设了摆铺制度,用于传送军机要务和赦书。邸报发出以后,允许传抄和复制,并允许复制件以邸报的名义在社会上公开发售。
在有实物的报纸收藏里,第一份早期报纸为明朝熹宗天启七年(1627年)《邸报》。
很巧的是,当菊座他们开始策划办报纸时,这个位面的时间正好到了1627年。
可见在中国古代也是有类似报纸的,但为什么就是办不起来呢?原因就在于中国古代的印刷术很坑爹,可能在现代生活久了的人是无法想象的,和西方那些用二三十个字母的国家不同,汉字常用字就有几千个,这无形中就增加了印刷的铸字成本。
报纸印刷,又名新闻印刷。包括排字、拼版、铸字、照相制版、压纸型、平台或轮转印刷等工序。20世纪60年代以前,主要使用图文部分凸起的凸版印刷工艺。
如果要讲字清末到21世纪的中国报业印刷发展历史,估计可以复制黏贴水上十几万字,虽然没签约,但起码的节操还是要一点的。总之一句话,古代用汉字办报纸,印刷就是一个大坑,光是铸字和排版就能把穿越者给埋了。中文汉字的印刷技术,在近代史上说起来就是一部坑爹史,因为汉字的对书籍印刷的限制,在五四的时候还有一些知识分子如钱玄同等人公开表示要废除汉字,该用字母来为基础的新文字,这样才能推广教育。直到后来王选的激光排版的出现,才彻底解决了这些难题。
而且就算把铸字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