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加上秋寒,张继根本就看不进去书,胃部痉挛,阵阵疼痛,张继索性把手中的书,放在桌子上,用手按住胃部轻揉,闭上眼,张继头部阵阵眩晕。
肚子内好像只剩下空气,而此时好像这些空气也要被抽空,咕咕乱响,一直翻腾,没有停止的意向。那种感觉渐渐的蔓延到了全身,躺在床上闭着眼睛的张继,迷迷糊糊就睡了过去。
不知道睡了多久,突然,一声激昂的钟声,把昏昏沉沉的张继惊醒,不知道是不是饿过头,现在的张继感觉好一点了。
对于佛教稍有研究的张继知道,”无论春雾秋朋,每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时辰无差地传出这口巨钟的“嗡……嗡……”之声,飞向城郭樵楼,市廛荒村,朱门蓬户,斗室深巷,报导着新的一天的到来。
民间称之为“分夜钟”。
《百丈清规》里说:“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所以说,每天两次撞钟目的是不一样的,早晨是为了警醒世人从睡眠中觉醒,夜晚则是唤醒世人的昏昧混沌。
“引杵宜缓,扬声欲长,凡三通各三十六下,总一百八下”。就是说撞钟是有门道的,要慢慢的用杵撞,不要狠急,要让钟发出的声音悠长,撞三遍,每遍36下,一共是108下。至于为啥是108下,也是有说法的。
佛教认为人生有108种烦恼,撞击108次钟,这108种烦恼也就随之消失了。还有一个知识是,和尚手里的佛珠也是108颗,僧人念经也是念108遍,都是为了除去人生中的这108种烦恼。
清醒后的张继,看见月光如水似的,透过破烂的窗户纸,“流淌”在屋舍的青砖地面上,洒落一地冷清,苍白的月光使人感到阵阵凉意。
透过窗户的月光,倾斜着照进屋里,也像一条通往月宫的玉路,钟声还在继续依它固定的频率敲着,张继再也没有了半分睡意,掀开禅被,下床穿鞋,抬脚就想往那月光玉路上走,一脚踏空,张继自己也感觉自己幼稚,索性打开了房门,走进月光中,去近距离倾听那悠扬的钟声。
残月西沉,乌啼凄哀;冰雾满天,寒气逼人。
对于文人来说,这种意境,非常容易激发起创作灵感的,“月落乌啼霜满天”,张继好像背诗一样,脱口而出。
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出来后,张继就知道,这是个好句子,在当他想下一句诗时,肚子不争气地,又响了起来,思绪被扰乱,他仿佛闻见了渔船上飘来的饭香,看见了渔船上的灯火。
“江中渔火对愁眠”,张继再次脱口而出,正当张继为自己又得到一句佳句,高兴时,寒山寺的钟声也又响起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
当张继在准备把,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完善,说出 “夜半钟声”时,感觉刚才敲过寒山寺钟声的余波,一下子全部都钻进了张继的脑海中,在脑海里“嗡嗡”响个不停。
张继好像被钟声,控制住一样,站在那里一动不能动,每一次敲钟,那些余波都会钻进张继的脑海中,最后张继脑海中的响声就像大海在遇到风暴时,咆哮着……
又像车祸现场吵杂,哭声,喊声,惊叫声,甚至还有人在发号施令,营救的声音,这些声音开始不太清楚,慢慢地变得清晰,又慢慢的归于平静。
…………………………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