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劲儿。
梁颢的话音刚落,大宋永兴军路经略安抚使兼节度使张齐贤,立刻大笑着抚掌,“善,大善!太素不愧一步十算之名。如此一来,老夫便可进退自如!”
“恩相过奖了!”梁颢谦虚地笑了笑,轻轻拱手,“下官只是占了置身事外的便宜而已。下官回去之后,就立刻派人去提周崇。然后,还请恩相尽快给上奏朝廷,问明官家的打算。”
“那是自然!”张齐贤笑着点头。
将周崇押到安抚使行辕来,验证其所供真伪是假,控制案情的进一步发展,才是梁颢话里的本意。
毕竟,到目前为止,所以对涉案官员的指控,只有周崇一个人的口供,严重缺乏物证和其他证人。
而只要把周崇掌握在手里,案子如何追查,查到哪种地步,就尽在张齐贤本人的掌控了。
并且在将周崇押到位于长安的安抚使行辕这段时间里,他还可以写一份奏折,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送往汴梁。
大宋别的地方官道不怎么样,汴梁到长安、洛阳、太原三地的官道,却是每年都有专款维护的。信使从长安出发前往汴梁,四天就足以跑个来回。
等周崇被梁颢派出去的人,从坊州押至长安的经略安抚使行辕。皇帝对奏折的批复,差不多也就回来了。
届时,皇帝如果想要借机整顿永兴军路,张齐贤当然不吝将供状上所涉及的几个案子,一并查个水落石出!
届时,如果皇帝想要稳定第一,张齐贤当然也可以悄悄派人,命令周崇改口。如此,虽然不太可能保住周崇的性命,至少永兴军路的其他大部分官员,都有机会洗白自己,蒙混过关。
当然,无论是前一种处理方向,还是后一种处理方向,都不可避免有些人情方面的往来取舍。
所以,将周崇握在手里,就更为重要。
否则,一旦此人彻底绝望,坊州那边胡乱攀咬,麻烦就会变得愈发难以收拾。
“还有两个细节,下官不知道恩相注意到没有?”梁颢却没急着离开,而是稍微等了片刻,又笑着询问。
“哪两个?太素不妨直接道来。老夫已经年过花甲,精力体力都大不如前了!”张齐贤也不客气,直接吩咐梁颢为自己指点迷津。
梁颢点点头,非常从容地补充,“定安粮草库,只是转运司下属的几座粮库之一,规模排不到前三。并且,去年夏州之战,永兴军路各仓库,一直在为前线支应粮草。而今年的夏粮,在定安县粮草库失火时,未必尽数入了库!”
“也就是说,粮库里其实没多少粮食可烧,或者,亏空其实并不算太大。”张齐贤立刻明白了对方的意思,笑着回应。
“恩相看得清楚!”梁颢轻挑起大拇指,“亏空肯定有,对于民间,不算是个小数字。对于永兴军路转运司,却属于可从别处挪借填补范围之内。”
“的确如此!”张齐贤再度轻轻点头,收起微笑,报以一声长叹。“正是如此,某些人才能有恃无恐!唉——”
宦海沉浮多年,对大宋吏治什么样,他早就一清二楚。
朝廷汲取五代教训,不轻易杀戮文官。一方面,导致文教大兴,人人以读书识字为荣。
另外一方面,则导致文官们做事,越来越不把律法放在眼里。
特别是地方上的文官们,不贪赃的,比凤毛麟角还要稀缺。四处伸手,雁过拔毛,才是官场常态。
如果认真查的话,全国转运司下面的任何粮库,恐怕都有盗卖问题,区别只是盗卖的规模而已。
之所以账面上还能应付得过去,在朝廷需要粮草的时候,粮库还能供应得上。是因为,有些窟窿,转运司内部就能通过挪用拆借的方式填补上。
有些窟窿,则通过夏粮和秋粮入库之时,从百姓头上多收几斗,来找平。
所以,发生在定安县粮库的盗卖,其实算不上大案。
如果不是韩青将其踢破,并且通过放孔明灯的方式,弄得整个永兴军路人尽皆知。恐怕转运司这边有人稍稍动动手脚,就让此案不留任何痕迹地消失。
哪怕刘司仓死得再蹊跷,哪怕火起得再可疑,都是一样!
反正从高屋建瓴角度,官府的损失并不算大。而失火的原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