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怜儿一哭,也让刘玉坤和吴非联想到他们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也不由感慨万千---一路上随处可见逃荒要饭的难民,他们吃没吃的,穿没穿的,更没有住的,常常是一根竹竿拉着一家人,拖家带口出来逃荒,他们不知道走到哪儿,他们也不知道要饭要到什么时候,他们更不知道他们的一家子最终还能落几口人……
用“凄惨”来形容一点也不过份儿。
想到这儿,刘玉坤说话了:“妹妹,不要哭了,遇到这种灾荒年,不只是您一家子会变成这样,太多太多像你们一样可怜的人了……”
刘玉坤说到这儿,就说不下去了。
吴非这时候也说话了:“这一路上我们碰到太多逃荒要饭的人们了,他们太可怜了。也不知道妹妹是从哪儿来的,怎么也会来到这洛阳城?”
“我家是河南柳河乡应家庄的人。家里闹了灾,爹娘就想着一路要饭着来投奔洛阳城的舅舅家。起初的时候,我们是一家四口出门要饭的,我的弟弟不到一岁,还不会走路。爹娘抱着弟弟领着我,我们从家里出来了。可是走着走着,走不成了,娘病了,再加上一路上也没有要到吃的,眼看着一家人都要饿死,实在没有办法,我爹拿我弟弟换了三个馒头,我们这才撑着走到了洛阳城。”
“只是没有想到来到洛阳城后见到了舅舅反而更糟,我娘因为太过思念弟弟,不久就病死了。舅妈见我娘死了,剩下我们爷俩儿,加上爹爹也病了,她就把我们撵到马厩里住。我爹爹又气又急,不久也病死了。爹爹死后,我舅妈非说因为给我爹爹看病外借了三块大洋,所以,舅舅和舅妈就打算把我卖了抵债。幸亏……”
应怜儿边哭边说,终于泣不成声了。
吴非急忙站起来,轻轻地把她揽在怀里,小声地安慰道:“不要哭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我们以后还有好多好日子要过呢。千万别再难过了,啊!现在你有大哥二哥了,以后有我们疼你爱你,不会让你再受委屈了。”
刘玉坤却没有说话,只是很疼惜地看着应怜儿。是呀,穷人生在这世道已经是不容易的事情,再遇上个灾荒年,那就更加难上加难,他们卖儿卖女为了活命,到头来,儿女没了,他们的命也不见得能保全……
这世道,就不是穷人的世道。
这些道理,刘玉坤懂,他了解也同情那些劳苦大众们,他也想帮助他们,像帮助应怜儿一样帮助他们。但是,他更知道,他们遇到应怜儿,那已经是凑巧再凑巧的事情了,这世上有千千万万个应怜儿,他们帮得过来吗?恐怕是心有余力不足吧!
就算刘玉坤不穷,他能帮得了一个人,他能帮得了千千万万个人吗?况且这已经不是一种个别现象了,这种社会现象,也不是一两个人就能解决的问题。
这也是刘玉坤心里最为痛苦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