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之路,某种程度上,莱茵联邦取代了原时空奥地利的角色。一旦普鲁士收复了北方四国,获得大量财富,调头针对的很可能就是自己——莱茵联邦是德意志诸国中相对富有,且对普鲁士有突出优势的一个联邦,更不用说谢绾和路德维希过去的恩恩怨怨。
谢绾并不是不能接受德意志统一,他只是希望有自己一块领地搞工业建设,但路德维希反复无常又崇尚暴力的行为方式,让他不敢对其兑现承诺抱任何希望;其实,谢绾数次背叛和敲诈,路德维希又何尝会对他有信任感?
人和人的博弈,最可怕的就是:不管信不信,都要防备;不管是不是防备,都是威胁;不管是不是威胁,都必须坚决打击。最后就是双方各自收拢一大堆资源,早就超越了最初的需求,仅仅为了应付对手。深处博弈中的谢绾就算清楚这种无奈,也不敢尝试去和路德维希“推心置腹”,只能维持对普鲁士的警惕和戒备。
如果说德意志诸国、奥地利、法国甚至俄国都曾被谢绾用来平衡普鲁士对鲁尔的威胁,那么现在的英国,已经是最后一个可以平衡普鲁士对莱茵威胁的角色。谢绾强烈的意识到,除非普鲁士变成德意志普通一员,否则英国在德意志地区有必要继续存在。
谢绾咬咬牙,那就成全路德维希想与英国一战的愿望。不过当然不能让普鲁士发战争财,这一战的目标只能是,普鲁士战败,英国惨胜,汉诺威加入德意志自由贸易区,德意志联邦议会改组成一国一票。
为此,谢绾首先给坎宁写了封回信,把普鲁士的回复原原本本的转呈,并写到,
“大臣阁下,我很遗憾未能说服普鲁士朝廷放弃对英国的敌视态度。依我之见,贵国最好重新考虑汉诺威王国在帝国框架下的新位置。但无论德意志与贵国最后如何处理此事,我个人以及莱茵联邦,依然是贵国最值得信赖的朋友。”
坎宁看到这封信,喜忧参半。喜的是,德意志最先进的工业国投来橄榄枝;忧的是,英德两国主战派都把持了政策,很难有迂回的空间。不过,坎宁转念一想,如果英国保守派在英德战争中吃大亏,对他个人的政治地位来说,未尝不是好事……
都面临内外复杂关系的俩人不谋而合,此后两人的几次秘密通信,基本敲定了英国与莱茵联邦暗中合作的默契。包括英国不进攻莱茵联邦领地,莱茵联邦不超义务支持普鲁士兵力及武器,战争期间,双方贸易不中断等。
这么做有点当叛徒的嫌疑。不过谢绾安慰自己,巴伐利亚这个鸡贼不出兵,导致德意志总兵力还不足十万;原时空中,每当德意志对外侵略,都有很多反战派与战争狂人作斗争——这些行为跟谢绾做的没什么不同,总不能都算叛国吧?
而且,为了德意志的统一,谢绾也没对英国手软。傅立叶和欧文的英国工人协会,趁着经济危机势力越来越大。只是谢绾基于目前局势考虑,并未进一步动作而已。天下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也是贵国首相说的,谢绾看着坎宁的书信,这么对自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