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既然大家都说了,我也来说两句:我这人太过迂腐守旧,不适合做一名国君。我也深知自己几斤几两,在父亲宋桓公去世之前,我就在父亲面前恳求,要把太子之位让贤于庶兄目夷,结果目夷以不合礼为由,跑到卫国躲避。
好在齐桓公瞧得起我,扶持我宋国,并且委托我照顾太子。他去世后,齐国大乱,齐太子昭向我求救,我念及齐桓公恩情,不顾宋国弱小,出面号召群雄出兵助太子昭回国夺位,结果只有卫、曹、邾三个小国响应,于是我率领联军剑指乱齐,杀了无亏与竖刁,赶走了易牙,公子昭才顺利即位。
经此一事,我在诸侯中也小有名气。
那时,我就觉得自己俨然是正义的化身,周礼的守护者,齐桓霸业的延续,中原秩序的维护者,大宋基业的开拓人,殷商血统的复兴者……
在盲目标榜的自我中,我迷失了方向,我不顾庶兄目夷的劝说,挺身而出,成为了一名活跃在中原政治舞台上的执法者。
滕宣公不听话,我扣押了他;东夷闹腾,我命邾文公把鄫国国君当作祭品祭祀;曹国不服,我发兵包围了曹国……
我本想以一己之力安分各路诸侯,形成互相友爱的一个大集体,没想到我的一系列举措竟然将楚、齐、郑、陈、蔡等国逼成反宋联盟,中原再次四分五裂。
我很迷茫。
我做错了什么?
也许我操之过急,我应该沿着齐桓公画好的方向,继续前进。
没错,我想到了会盟,以盟约的方式约束各诸侯。
庶兄目夷劝我:‘一个小国去主导会盟,是祸害’。我告诉他,他错了,国虽小,当有抑强扶弱之心,也能有一番作为。
直到后来发生了一些事,证明我错了。
在盂地会盟上,楚蛮子蛮横无理,竟然同我争夺霸主。我虽愚钝,但为人作嫁的事情决然不干的,我据理力争,结果当场被楚蛮子抓了起来,带回楚国囚禁。
在场的陈、蔡、许、曹、郑等五国国君没一个帮我说话,因为楚蛮子带来了军队。我很后悔没有听庶兄目夷的话,也该带甲会盟。
囚禁了大半年,才在鲁僖公的调停下回到国内。
丢脸丢到家了。
休息了一年,哪都没去,出门怕被人指着骂。
一年当中,中原发生变革,楚国强势崛起,郑国这个墙头草竟然支持楚蛮子称霸!是可忍孰不可忍,一个蛮子怎么能够领导群雄?这不是打诸国的脸么?
我决定教训下郑国,让他知道什么是廉耻。
当我兵行泓水时,得知楚军也赶来救郑国,这样也好,顺便杀杀楚国锐气,于是我在河边摆开阵势,枕戈待旦等楚军渡河决战。
河水很宽,波浪宽,楚军深一脚浅一脚的推着笨重的战车渡河,狼狈不堪,丑态百出,将士们看的哈哈大笑,但有一个人没有笑——又是庶兄目夷。
他不仅没笑,还劝我半渡而击,我轻蔑一笑:我们号称仁义之师,怎么能乘人不备呢?
事后,我为我的轻蔑一笑付出了沉痛代价——被耻笑了二千多年。
渡河后的楚军迅速发动攻击,潮水般一拥而上。蛮子就是蛮子,打起架来一点风度也没有,不管老的小的逢人便砍,就连我这个国君,他们见了也不礼拜,还一箭将我射伤。
然后我就这样挂了。
最让我搞不懂的是,为什么后人将我列为五霸之一?几千年前的事翻出来反复提及,是嫌我还不够丢人现眼么?
哎!一切都是命。”
评委:“泓水之败,不在于宋襄之仁,究其原因,还是宋兵战斗力太差。从着眼于尊礼的层面上来说,宋襄公临大事而不忘大礼,虽兵败身死,但犹有文王遗风,是乃正道。
春秋时代的车战,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有时彼此都以竞技的方式看待,布阵有一定程序,交战也有公认的原则,也就是仍离不开‘礼’的约束。
这是贵族精神的体现,是人心向善的弘扬,我们不能因为宋襄公秉承古军礼仪,而被嘲笑和挖苦‘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但他不自量力、好名无实、不懂变通的性格,终招失败,被贻笑千年,霸业成空,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但在春秋那个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给他以十二分的敬意,可列入五霸候选之一。
综合评分:
德:★★★★★
能:★
勤:★
绩:★
廉:☆
好,我们有请下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