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了几个长工,一框框运到空的作坊里,这里也招了不少媳妇婆子等着剥棉壳,剥棉籽,剥下来的白棉花还完全没干透,就都铺在油布纸上在太阳底下暴晒。
有了剥好晒干的棉花,剩下一步就是弹棉花,棉花不弹也是可以直接用的,它就没有弹出纤维那么柔软舒适,分散均匀,而且一坨坨的,做成被子啥的很咯人。
弹棉花的历史悠久,从汉朝一直延用到新时代,其实很简单,元代王桢《农书、农器、纩絮门》中记载:“当时弹棉用木棉弹弓,用竹制成,四尺左右长;两头拿绳弦绷紧,用县弓来弹皮棉。”
所以弹棉的历史悠久,方法单一,到了科技时代有些步骤才慢慢被机器取代。
光光让人把去籽后的棉花都挑到空的作坊里,请了林氏过来弹棉花。
弹棉花其实就是弹的棉絮(被褥),或者是絮衣服的棉,光光虽然没有弹过棉花,但是有见过。
根据记忆,光光找了人打造了几把弯弦工,用牛筋为弦;还有木棰、铲头,磨盘工具等。
弹时,用木棰频频击弦,使板上棉花渐趋疏松,以后由两人将棉絮的两面用纱纵横布成网状,以固定棉絮。
纱布好后,用木制圆盘压磨,使弹好的棉絮坚实,平整。
当林氏这么弹出来松软平整的棉絮出来后,是欣喜异常“这真的就是被子啊?”
光光摸了摸林氏弹好的棉絮点头“咱们买的棉被就是这么来的。这又不是啥秘技,那些卖被褥的不都这么弄的。”
弹棉花不难,难的是要怎么才能种出高产的棉花。
不过弹棉花也挺累人的,要不停得用手木锤击弦,一个成年人一天最多弹七八斤棉絮,也就是一床厚点被子的分量。
林氏兴冲冲的跑去果园找韩得平去了。
不一会儿韩得平就回来了,他看到作坊里一床弹好的被褥都惊的合不拢嘴“真的弹成了被褥?”
光光对这两人无语“爹,咱们应该想想得找多少人来弹棉花,弹多久才能把这么多棉花都弹完?”
韩得平对于棉花的亩边还没算过呢“闺女,你的棉花一亩收多少斤啊?”
“去了籽称的话一亩四五百斤吧。”要是在后世里有农药化肥,肯定产量很高。
韩得平讶异“你不是种了二十亩?那得多少?”
这些棉花都是光光亲力亲为,每天带着人照看的“万把斤吧。”
“万把斤?这得卖多少钱?”
林氏想到镇上的布庄里棉花要卖到一二百文钱一斤,打一床棉被一般就是七八斤左右,一床被子光棉絮就得一二两银子,还要加上被面这些。
所以老百姓家里用棉絮做衣服被子的少,被子里填的都是柳絮,蒲絮和少量的棉花。是非常不保暖不耐寒的。
光光就说:“你们想想为啥棉花那么贵啊?因为一般人家种出来的亩产低啊。
我们大盛朝的土地粮税是五斗,风调雨顺的年景还算好的,收两石两食交五斗税,一亩地还可以剩下一百七八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