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城中,端木凤阳与青书二人同行,和张羡瑜分为两路办事。
少去张羡瑜陪伴,只余主仆二人,青书显得活泼许多,一路上喋喋不休。谈天说地,无所不言。
端木凤阳却是一句也未入耳,始终沉默不语,只是低头思索当下发生的种种大事。
青书见此状也是无趣,渐渐不语,便开始四处张望,寻些有意之事,以解忧闷。
这时,青书忽然望见一典雅阁楼门庭若市,出入之人皆为穿戴风雅,画扇纶巾的大家公子。
青书不由心生好奇,便是前去探看,询问之后方知,此楼唤为“邀月”,乃邓州城才子所聚之所。平日各家公子常在此处品茗吟诗,抚琴对弈,行些高雅之事。
今日,诸人于这“邀月楼”二楼举办诗会,邓州城但凡有些名气的文人皆是到场参会,欲出类拔萃,才压众人,显露诗词之能。
青书闻后也是心喜,自家公子早已才名满汴州,曾以一首清明之诗《瑟瑟》广为流传。如今邓州诗会,让其参与,正可借机较量一番两州才子孰优孰劣。
想到此处,青书便极力推求端木凤阳参会。端木凤阳本是不愿参与此事,却经不起再三相劝,最终应下,也权当是作散心玩乐了。
端木凤阳与青书走进“邀月楼”,楼中之人见其穿着华丽,长相清秀想是同道中人,也未做阻拦。
来到二楼,此时诸人早已开始以此季“秋”为题,吟诗斗词。二楼虽有七十二座席位,却是也是坐满了各色公子才人,端木凤阳只得同青书在一旁站立观会。
只见,此时席中一名手执折扇青衣男子起身吟咏道:“枯头夜簌簌,彻空雁影单。”
此句一出,便是引起观者啧啧赞叹:“以枯树雁影作衬,描摹深秋之色。虽是道景,却也无意中透露一丝悲情,情景相融,不愧为崔公子。”
话音刚落,又一换做“刘公子”之人立起而颂:“东篱净土,南山清酤,雪霜黄灿争艳处,盈袖残香久绝,但见金甲映华朱。”
语罢,刘公子面笑又言:“崔公子颂秋之诗尽显悲凉,少去些许颜色,只觉空洞。而在下作词秋菊,以花作秋,百色斗艳,更出秋情。”
观者之中有人道:“自古逢秋悲寂寥,刘公子之诗却是道出明艳之秋,不落盛春之色,也是新颖。”
端木凤阳听闻二人斗诗,也觉邓州才子诗功不浅。选秋为题作诗,也是应了时景。
那崔公子自然不服,出言道:“东风破菊花台梦,兰亭序章忘年空。昨日一饮相思泪,浸透幽冥十九重。”
“崔公子此诗将书文经典尽入其中,不仅唱吟深秋四景,且于女子相思之情交融,更添悲情,不禁让人动容。”有人点评道。
端木凤阳听到此处,也是心中一颤“昨日一饮相思泪,尽头幽冥十九重。”女子思君,衣带渐宽,终日憔悴。
不禁想起那落花园中,桃林深处,一名习剑少女,在苦苦等待爱恋之人归来,夙夜沾襟,行也思君,卧也思君。
端木凤阳想到此处,只觉心痛,缓缓吟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众人听闻观人此诗,皆是不语,在心中慢慢揣摩,越品越觉其深味。
那名刘公子闻言不悦,发声道:“这位公子,此次诗会主题为“秋”,此诗虽妙,却也难免脱题了吧。”
端木凤阳双眼朦胧迷离,心头微酸,缓缓又道:“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此诗一出,全场寂静,片刻之后,只闻一人评道:“闺中思妇深沉凄婉离别之绪得此展出,此词之境委婉曲折而又温柔敦厚,恐是要远高于崔刘两位公子所作。”
其余诸人也是纷纷附声叫好,大赞作词高明,情谊深刻。
端木凤阳一词既出,也不再作留,携青书缓缓下楼而去。
崔公子面对离去身影,大声呼喊道:“公子可否留下姓名。”
端木凤阳暂停身躯,回首说道:“无名之辈,不足为道。”
说罢,便是头也不回的离楼而去,只留下满屋近百惊座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