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拱殿里,跟着赵元俨、王钦若一起瞎起哄的官员,在李迪、王曾二人的喝斥下,怂的像是碰见了猫的耗子,缩着脖子。
有些话寇准说不得,但是李迪、王曾二人却不需要顾及。
李迪盯着赵元俨,虽然没有破口大骂,但是各种冷嘲热讽的话层出不穷的从他嘴里往出冒。
损的赵元俨一个劲直皱眉头。
王曾则盯着那些文武大臣,破口大骂。
二人骂完以后,似乎觉得不过瘾,又先后罚了一笔俸禄,才就此作罢。
李迪、王曾二人虽然以参知政事的身份压的百官无人敢开口,但是却没压服百官。
百官们似乎在背地里通过气似的,一个个站在垂拱殿的正中,一动不动。
李迪、王曾二人见此,眉头皱成了一团。
李迪恼怒地道:“你们这是在做什么?逼宫吗?”
百官们沉默不语,无人应答,但他们的态度,说明了一切。
李迪、王曾齐齐看向了寇准。
寇准脸色阴沉的可怕,却一句话也没说。
他反而看向了从头到尾一句话都没说的寇季。
寇季的目光从赵元俨、王钦若、李谘等人身上一一掠过。
他看出了一点不一样的东西。
“是该叫你们元俨党呢?还是该称呼你们篡位派?”
寇季心里冷笑了一声。
若是他所料不差的话,这些人八成都投了赵元俨。
他们连合在一起,奏请为自己升官的目的,寇季多多少少也猜到了几分。
与其说他们是在奏请为自己升官,倒不如说他们在借此试探寇准。
试探寇准能退让到什么地步。
只要试探出寇准能够退让的底线,他们就能放开手脚的在朝堂上施为。
操控这一切的主谋,应该是王钦若。
他在府上‘养病’小半年,他有足够的时间谋划这一切。
“赵元俨应该是忍不住了……但我岂能让你们如意?”
寇季心中嘲笑了一声。
感受到了寇准的目光落在了自己身上以后,寇季踏前一步,朗声道:“启奏官家、太师,既然百官们盛情难却,愿意推举臣担任一部尚书,那臣就愧领了。
若是官家、太师觉得臣官职卑微、资历过浅,升任为一部尚书,不合朝廷规矩,那臣可以以四品官身,管勾或提举一部公事。”
寇准闻言,愣了愣,盯着寇季若有所思。
寇季话里的意思,他大致听懂了。
官职不动,职权加重。
李迪、王曾二人也听懂了寇季话里的意思。
寇季的提议,不失为打破眼前垂拱殿内僵局的一个好办法。
王曾当即道:“你的提议不错。”
王曾看向了寇准、李迪,道:“既然满朝文武盛情难却,那就依照寇季说的办法办?”
李迪环视了一遍满朝文武,冷冷的点头道:“那就这么办吧。”
寇准依旧没有说话。
李迪、王曾皆看了他一眼。
见他没有说话的意思,李迪干咳了一声,盯着寇季道:“眼下,刑部由王相兼管,户部由老夫兼管,你可从中挑选一部,勾管一部。”
寇季直起身,收起了朝笏,淡然笑道:“刑部、户部,皆不适合下官。”
李迪一愣。
王曾皱眉道:“你要去工部?”
李迪听到了王曾的猜测,脸色也不好看。
比起刑部、比起户部,工部那就不叫衙门。
刑部如今是一个妥妥的实权衙门,也是六部中唯一一个权力完善的衙门。
刑部的掌管者,手里的权柄仅比内庭三宰、三司使弱一线。
户部虽然比不上刑部,但在提刑司被罢黜的时候好歹抢了一些权力,加上李迪担任户部尚书的时候,从三司又多多少少分润了一点权力。
户部掌管者手里的权力,比不上刑部,甚至比不上三衙,但却比其他几部要强三分。
相比起来,工部算是六部中最弱的衙门。
甚至比那个存在感极低的礼部,还要弱。
礼部虽然没多少权力,但人家好歹在朝廷举行各种重大的祭礼的时候,能偶尔出来露一露面。
工部就不同。
工部不仅没有权力,甚至连露脸的机会都没有。
朝廷在工事上,有少府、将作、都水三监。
朝廷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工事,几乎都被这三监包揽。
工部一点儿也捞不到。
民间有戏称,说工部是朝廷的‘孤独园’。
孤独园那是什么地方?
那是赡养孤老、孤儿的地方。
也就是说,工部是朝廷里的养老衙门。
寇季一个权吏曹侍郎,迁任到工部去主管一部,看似是升官了,去掌握大权了。
其实他根本掌握不到一点儿权力。
若不是寇季主动提出来,而是由旁人说出来的话,满朝文武都会怀疑,这个人是不是要坑害寇季。
在王曾的质问下,寇季点头笑道:“不错,下官打算调往工部。”
王曾、李迪对视了一眼,皱着眉头,心中充满了疑惑。
他们有点不明白,寇季要去工部的用意。
他们看向了寇准。
寇准似乎明白了寇季的‘用意’,脸上的神色缓和了几分,道:“去工部那个清水衙门里坐几年,磨练磨练性子也挺好。”
他直言工部是个清水衙门。
却没人觉得他说的不对。
寇准此话一出,王曾、李迪,以及满朝文武也明白了寇季的‘用意’。
他们都觉得,寇季是在用这种明升暗降的手段,来应对垂拱殿上的僵局。
既满足了百官们的奏请,也满足了寇准、李迪、王曾三人怕他升官升的太快的心思。
“中书舍人,拟旨……”
“着权吏曹侍郎、礼宾院正、保州刺史寇季,迁任管勾工部公事,位列正四品,掌管工部上上下下大小事务,权力等同于权工曹尚书……”
“……”
寇准一开口,在寇季原有的从四品的官职上,又晋升了一节,擢升为正四品。
同时把工部大大小小的事务,全部交给了寇季掌管。
所谓的管勾工部公事,也可以称之为管理工部公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