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十九、老将军的鼻子没了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图势不两立的情况也早有耳闻。而且,许攸生性自私自利,做事情处处替自己着想,冒死跑到敌人那里献上一条让人生疑的假情报,这种事许攸干不了。

    曹操决定亲自带队完成这项任务,众人大吃一惊,都不赞成。但曹操意志很坚决,他既然决定了偷袭的计划,就必须保证此行的成功,他可以派其他将领去,但是又不放心。虎豹骑已经从南阳郡回到官渡前线,曹操把大营临时交由曹洪负责,由荀攸协助曹洪,曹操率5000人马趁夜悄悄出发了。这支人马里有张辽、徐晃所部,肯定还会有虎豹骑的一部分,都是精锐。

    乌巢的具体位置在袁军大营东北方约40里处,曹军此去必须经过袁军的防地,为了顺利通过,曹操让人准备了袁军的旗帜,令士兵嘴里衔上小木棍,用布裹住马蹄,以防夜行途中马匹发出声响暴露行踪。曹操命令士兵还抱了很多柴禾,这些都是有专门用途的。

    路上遇到袁军,但他们根本没有料到这是敌人,询问是哪部分的,曹军士兵回答:“袁公担心曹军包抄后路,派我们增加防备。”一路上多次遇到这种情况,居然都顺利通过。袁军士兵戒备心有如此之差吗?那倒未必,一切缘于许攸送来的绝密情报中最有价值的部分除了袁军屯粮的位置之外,应该还有袁军的暗语口令等行军机密,所以曹军才能一路畅行无阻。

    甚至可以推测许攸也一路同行,有他这个袁军的高级参谋在,行军路线、敌军守备情况、敌将姓名、暗语口令等都不成问题,所以曹军在夜里很快便推进到乌巢附近。

    袁军在乌巢的指挥官是淳于琼,他手里有一万多人,袁绍交给他的任务是负责屯粮基地乌巢的安全,这批粮食是袁绍刚从后方调运来的,由袁谭亲自送来,有了这批粮食,袁绍料定曹操必败无疑。

    曹军出其不意地出现在乌巢袁军营外,曹操下达攻击命令,将士们奋力拼杀,袁军没有防备,顿时陷入慌乱。曹军攻入袁军大营,带来的柴禾派上了用场,他们四处点火,袁军大营顷刻间变成火海。

    如果放在平时,曹军未必能得手,但此时是夜里,袁军士兵毫无防备,大部分人还在睡觉,被惊醒后根本摸不清情况,也不知道敌人有多少,只见各处都在起火,到处都是喊杀声,哪里还有战斗力。

    袁军为什么如此麻痹大意?因为他们远在后方,前面全是友军,根本没有料到曹军大队人马能从天而降。但老将淳于琼毕竟很有经验,加上袁军的总人数是曹军的一倍以上,在短暂的慌乱之后迅速组织反击,双方展开了激战,淳于琼同时派人向大本营求救。

    其实,许攸不见了,袁绍就应该有所警觉,袁绍应该想到,许攸负气出走,最有可能去的地方就是曹营。许攸是高级参谋,掌握这边很多军事机密,他如果反水,后果十分严重。

    但袁绍没有过于在意,直到接到了淳于琼的求救,他才意识到问题有些严重。袁绍立即召集儿子袁谭以及审配、张郃、高览等人商议对策。袁绍认为曹操攻击乌巢,他的大本营必然空虚,此时不如置乌巢于不顾,直接进攻官渡正面的曹军,让曹操有出无回。袁绍下令张郃和高览率所部立即对曹军大营发起攻击,但张郃却认为不妥:“曹操敢攻乌巢,率领的必然都是精兵,淳于琼将军肯定会被攻破,如果是那样的话就大势已去了,不如先去救他。”

    张郃的意见遭到郭图的反对,他支持袁绍的想法,坚持要张郃先攻曹营,张郃跟他辩论起来:“曹营很坚固,之前已经打了很久也没有攻破,现在仓促之间能不能拿下实在没有把握。而淳于琼将军如果被曹操俘虏,我们也都得当俘虏啊!”

    按理说,袁绍此时真应该慎重考虑一下了,要么重新部署让张郃等人先救乌巢,要么继续坚持他的方案,但最好派别人执行这项任务,因为作为主将的张郃思想已经不统一。可是袁绍仍然坚持要张郃发起正面进攻,只以少部分轻骑驰援乌巢。

    乌巢这边,双方打得都很艰苦。

    曹操亲自督战,张辽、徐晃等人率部拼命厮杀,但始终未能攻破淳于琼的指挥部,正在这时,侦察兵报告说袁绍的援军快到了,左右赶紧向曹操建议:“敌兵很近了,请分兵以拒!”曹操头也不回地说:“敌人到了背后,再来报告!”

    曹军将士拼死殊战,终于在敌人援军到来前的一刻将淳于琼的指挥部攻破,俘虏了包括淳于琼在内的袁军1000多人。之后曹操组织人马回击袁军的援兵,将其打退。曹军临阵斩杀的袁军将领有眭元进、韩莒子、吕威璜、赵叡等人,这些人可能是淳于军长手下的师长、旅长级将领,而淳于琼本人则是被活捉的。曹操为了震慑敌兵,下令把俘虏的鼻子割去,把牛马的唇舌也割了,拿出来展览。

    这种残忍的办法是一种心理战,目的是让敌人害怕。果然,凡是看到过这一堆战利品的袁军士兵无不惊恐万分。在这些被割去鼻子的俘虏里居然也包括淳于琼,这未必是曹操的命令,可能是乱军之中老将军被抓,大家不认识他,跟其他俘虏一样挨了刀。

    淳于琼被带到曹操面前时已经血流满面了,他是一员老将,跟曹操早年就相识,当年他们二人都名列朝廷的“西园八校尉”之中。淳于琼字仲简,曹操吃惊地说:“仲简,怎么会到这个地步啊?”淳于琼忍着痛回答道:“胜负自有天意,还有什么好问的!”

    曹操念及都是老朋友,有点不想杀他,但在一旁的许攸插话说:“明天他若照着镜子看,一定不会忘了这件事。”许攸看到老同事遇难,不来搭把手就算了,还在背后补上一刀,看来袁绍真没有把队伍带好,手下净是落井下石之辈。曹操想了想许攸说的话也有道理,还是下令把淳于琼杀了。

    乌巢一仗曹军艰难取胜,成为扭转全局的关键点。

    袁军的大溃败开始了,官渡曹军大营前,袁军急攻,却未能得手。张郃、高览也都是宿将,打仗很有两下子,但也没能攻破曹营,不是他们没本事,也不是他们不尽力,而是几个月都打不下来的曹营,的确不是几个时辰能得手的。袁绍也许这时才清醒过来,没有听张郃的建议全力增援乌巢是多么失策。即使曹军的一部分主力离开大营,但一定会留下足够的人马防守,并且会做好充分准备。

    袁绍的指挥水平看来不怎么样,而郭图那样的“高参”也空有其名。郭图竭力劝袁绍发起正面进攻,看到自己判断错误,于是开始乱找理由给自己开脱,他向袁绍报告说:“进攻曹营失利,张郃反而很高兴。”郭图的潜台词是张郃对自己判断正确而沾沾自喜。明智的领导一定会从失败中总结教训,勇于承认错误,不会掩饰决策失误而会想办法进行弥补。可惜袁绍不是那样的好领导,他就爱吃郭图这一套。

    郭图这个人其实有些本事,当初是他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忽悠韩馥让了位,给袁绍立了大功。但他本质上是一名策士,在袁绍集团内部既不属于田丰、沮授那样的本土实力派,也不是颜良、张郃那样带兵出身的将领。他要往上爬,必须有一些特别手段。郭图的特别手段就是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走,他攻击沮授,混上了带兵权;又攻击许攸,赶跑了一个强劲的对手;现在又攻击张郃,也不考虑是什么时候了,会不会把张郃逼反。

    消息传出来,张郃又生气,又害怕,他跟高览一商量,干脆临阵起义得了,于是焚烧攻城器具,来到曹营前投降。张郃看来很有经验,他可能考虑到了对方是否接受他的投降,于是先烧毁了攻城的器具,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这一点很重要。

    这时曹操还没回来,负责守营的曹洪居然不敢相信张郃是真投降,荀攸对他说:“张郃的计策不被采纳,生气来投奔,不用怀疑!”这也许是史家之言,张郃的计策是什么,袁绍有没有采纳,以及张郃为什么生气这些情况当时的荀攸是来不及掌握的,但荀攸仍然能判断出张郃是真降还是假降,因为张郃把攻城的器具全都烧了。曹洪、荀攸于是接受了张郃、高览投降。

    这一下,袁军彻底垮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