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小院顿时就恢复了往日的冷清。
因为方才沈月出言为刘清淑解围的事情,徐氏拉着沈月,抹着眼泪,同时又是好一番感谢。
耽搁了这一会儿工夫,等到沈月三个从刘家大门走出来的时候,胡明的马车已经驶出了巷子口。
围墙根的阴凉处,一个妇人正望着渐行渐远的马车叹气。她手上动作不停,一边翻检着竹筐里的野菜,一边感叹道:“唉哟!刘家丫头真是命苦哟——”
沈月本来没有看到那妇人,这一声叹息,倒是把她的注意力全部吸引了过去。
听这妇人的语气,她似乎知道一些刘家的旧事?
沈月仔细看了那妇人一眼,见她面庞微黑,年纪看起来与徐氏相差不多,又是住在这里的,应当是徐氏的老邻居了。
沈月不动声色的往刘家大门处看了一眼,见大门紧闭,徐氏已经回房了。她犹豫了一下,
走过去主动与那妇人攀谈起来。
“这位婶子,我瞧着刘家姑娘的相公虽家资颇丰,然而脾气却十分暴躁。更何况,他一把年纪了,根本就配不上刘家姑娘。”
“却不知刘夫人当初为何会给她定下这样一门亲事?”
那妇人本就无聊着,又见沈月一副“虚心求教”的模样,当下便起了谈兴,三言两语便把她所知道的、关于刘家的事全部抖落出来。
原来这刘清淑,并非胡明的妻子,而是他若干房妾室中的一位。
这个消息可是大大出乎了沈月的意料。
据这位妇人所说,刘清淑之所以会成为胡明的妾室,这一切都是因为她那位书生哥哥——刘青榆的缘故。
当年,刘家一贫如洗,经济条件比现在也好不到哪儿去。偏又到了三年一次的科举之年,刘青榆要进京赶考。
可是徐氏拿不出钱来,真的是一文钱都拿不出来。
没有盘缠,刘青榆就没法儿去京城参加考试,总不可能让他一路乞讨去京城吧?
于是,徐氏思来想去,最后把主意打到了如花似玉的小女儿身上。
徐氏想为女儿物色一个好夫婿,然后让儿子拿着女儿的聘礼,当作一路去京城的盘缠。
可是刘家的条件摆在那里,刘清淑除了有一个会读书的哥哥和一张漂亮脸蛋之外,可以说是一无所有。
家境殷实的人家,都不愿意娶一个拖累进门——刘清淑作为家中唯一的女儿,嫁到夫家之后,肯定会时不时的接济没有生活来源的寡母和兄长。
如果最后刘青榆金榜题名了,那娶了刘清淑的人家,还算是押对了宝,有个举人亲家。
可若是刘青榆最后名落孙山呢?那可就亏大发了!
要是他适可而止,独自去寻一条谋生的出路还好,可是他若是一直读下去呢?总不能让妹婿一家一直帮持着吧?
那样的话,与无底洞又有什么区别?